张宏伟
工业经济时代是产业集聚人才,知识经济时代是人才引领产业。当前,邹城市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就需要科技人才,尤其高层次科技人才切实发挥“排头兵”作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提升人才引进观念
确立人才优先战略
确立“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人才观。要从全市战略发展的高度抓人才,大胆破除一切不利于人才创新创业的观念、政策和机制,把引才工作打造成县域发展最好的品牌、最强的支撑。要压实主体责任,实行书记、市长“双组长制”,通过“一把手”推进人才、科技等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抓好人才工作各链条,让“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得到充分体现。要深化各部门“一把手”管人才责任体系,通过专项述职,传递压力,激发动力,落实责任,确保把“一把手”管人才落到实处。
树立专项编制人才引进工作的规划意识。要根据济宁市经济社会发展定位,既立足当前产业转型升级和抢占创新驱动发展制高点的要求,又着眼长远提升济宁市的可持续创新能力,科学编制高层次人才引进规划,指导济宁市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培育、使用、管理、服务工作,使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在济宁市经济转型升级和科技发展重点领域发挥引领作用。
拓宽招才引智视野
创新人才引进模式
放眼海外,拓宽视野揽英才。以山东省“泰山人才工程”这一人才引进品牌在海外形成的较大影响力为契机,以实施“邹鲁英才”计划为主抓手,积极推进海外人才队伍建设。可设立专门的海外人才引进机构,将招商引资与海外人才引进并轨推动,加强人才引进与对口海外城市合作联姻,拓宽人员交流和跨境商务考察渠道。可单设海外引才名额,对具有国际一流水平、创新能力和成果特别突出的高端紧缺人才,放宽年龄、学历、职称等条件,简化引进流程,打造济宁市招才引智的一个品牌。
瞄准需求,搭建平台招智才。通过搭建赛事平台找人才。承办创新创业大赛等省市重大科技活动,发现人才,争取人才,是一种引才创新。要以“引来一个人才,带动一个产业”的前瞻眼光,积极寻找项目、人才、企业、投融资机构相互合作的结合点,尤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为核心的数字经济产业为先,大力组织园区及企业的工作人员和项目方多方洽谈、交流参观,让“大赛引才”的朋友圈在邹城越做越大。通过搭建院所平台招人才。成立科研院所,筑巢引凤服务企业,当成为一种引才常态。依托科研院所,让专家教授常驻济宁市开展科研攻关,助力企业与高院专家建立长期稳定技术合作关系,通过技术公关、产品研发等服务,帮助济宁市多家企业依靠高新技术走上转型升级道路。
打破壁垒,开放灵活纳贤才。相比大城市,基层更盼人才。邹城虽为全国百强县市,无奈“小县城”常常留不住“金凤凰”,面对高端人才的“退堂鼓”,我们要打破传统留人观念,树立“不为我所有,但为我所用”的引才用才理念,以“政府引导、以需为本、市场引入、规范管理”的柔性引才政策,广泛吸纳各类优秀“候鸟式”人才。要出台柔性引才一揽子举措,针对高层次人才,要突破地域、户籍、身份、档案等限制,开放引才。要大力开展“候鸟式”人才引入工程,鼓励长期留邹发展,也支持短期内合作共赢,可以兼职、技术合作、入股、项目顾问等形式引入济宁市。同时高层次人才柔性引入的方向,要重点放在智能工业、智慧城市、动能升级等前瞻性领域,点对点开展智力服务和创新。实施柔性引才还要避免因流出地与流入地都希望“占有”人才,带来一人多聘、引而不用、为引而引等问题。
激活引才主体“原动力”
打造人才聚集“强磁场”
鼓励企业主动融进去,构建企业引才用才“主战场”。当前引才需求已由“单兵作战”逐步演变为“团队作战”,这其中政府的牵头引导作用愈加明显,但由于有的企业习惯于政府统一安排,自我引才力度不大,导致“请进来”的专家教授与企业匹配度和适用性不高,因而鼓励企业积极融入“团队引才”变得尤为重要。比如在政府牵头以项目引才的过程中,企业要第一时间融入,让人才跟着项目走,才能更好实现创业项目的无缝对接、精准匹配。
鼓励企业积极走出去,构建企业引才用才“新阵地”。引导龙头企业实施人才非本地化引进战略,推动企业把研发基地或营销中心建在科技密集、市场发达的中心城市,通过设立人才工作站或实验室等,就近吸引高层人才为我服务。同时还要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科研单位建立人才培训联盟,以课题开发、项目合作、学术交流等方式不定期将企业内部的高层次人才“送出去”深造。
鼓励企业努力请进来,构建企业引才用才“大舞台”。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的最有效方式之一是研发机构或企业协同发展。企业要构建科研成果转化基地,积极邀请高校专家来企兼职,加强信息沟通,减少科研机构资源浪费,实现科技成果快速有效转化。
健全引才用才机制
打造人才系统工程
建立灵活多样的引才机制,确保“引来人”。政府在制定一揽子引才政策时,要敢于突破常规,研究制定更加开放灵活的引才政策。还要联合企业建立一体化的人才引进基本数据库,数据库要反映高精尖人才的需求变化,反映当地人才工作的重点项目、重大政策、重要服务平台内容,为人才的引进提供权威数据支持。
完善积极有效的用管机制,确保“尽其才”。要建立高层次人才薪酬待遇与成果挂钩的收入分配机制,使一流人才享受一流待遇。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制定评比奖励办法,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高层管理人员实行重奖。要建立专项跟踪督查机制,把通过项目引入的高层次人才纳入跟踪督查范围,实行动态管理。
创新可持续的培育机制,确保“接得上”。要认真抓好本土高层次人才培育,注重“请进来”辅导、“送出去”深造,做到引育结合,实现“双赢”。
探索客观公正的容错免责机制,确保“有热情”。要建立人才工作容错免责机制,在一定范围内宽容失败、允许试错,保护和调动创业者的积极性、创造性,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推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
创建有效安心的服务机制,确保“沉下心”。对已有研究成果、有项目跟进的高层次人才,政府要为创新研发项目审批、上报提供“绿色通道”,打造优良“软环境”。对长期驻扎的,要制定相关的配套政策,保障人才安居、配偶就业、子女入学,打造人才“来之”则能“安之”的宜居地。
(作者单位:中共邹城市委党校)
新闻推荐
□记者王浩奇报道本报济宁讯近日,山东省2019年农科驿站绩效评价结果出炉,济宁9家省级农科驿站进入全省100家优秀农科驿...
邹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邹城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