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唐修岳
空气清新、波光潋滟。从高空俯瞰,太平国家湿地公园犹如一块黛绿色的翡翠镶嵌在邹鲁大地之上。漫步其间,可以看到水色清亮的湿地公园已现雏形,恍若踏进一幅浓墨重彩的水墨画中。
位于邹城市太平镇的这片土地上,曾几何时,因雨量充沛,地势平坦、沃野千里,被人们赞誉为“鲁西南粮仓”。而随着采煤业的快速发展,成为了人们口中无奈的“历史遗留包袱”。位于邹城市辖区内的煤炭开采片区,耕地出现了大面积沉降,加之浅层地下水和大量雨水汇入,形成了面积大小不等的塌陷水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并沼泽化形成一定的新生湿地。
为加快生态文明发展进程,提升海绵城市体系和南水北调工程的生态品质,我市在该地高标准启动了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并在该地规划建设了太平国家湿地公园,致力于将“包袱”转变为有利于促进城市加速发展的“生态财富”。“结合构建都市区生态绿心的发展目标,太平国家湿地公园的投资建设,不仅能发挥其资源优势,同样也能为城市居民提供科普、康体、休闲和文化体验等功能。”采访时,湿地公园项目相关负责人总结说。
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针对太平国家湿地公园的现状生态情况,目前项目部从生态保育、生态修复和生态重建三个维度开展湿地的保护与恢复。其中,湿地生态的保护与恢复主要包括生态系统功能和湿地形态结构两个层面。在此基础上,根据建设规划,太平国家湿地公园被切分为生态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宣教展示区、合理利用区和管理服务区5大功能区。当前,正在加紧建设进程的一期工程按照“挂图作战”要求,细分为四大建筑群、南入口游客中心及科普宣教中心等,其他配套设备主要包括停车场、码头、木栈道等沿路景观。
在规划设计上,主建筑群区域面积约18万平方米,内容包括观澜书院、汤家花园、古刹禅林、柳隩渔村,整体建筑布局采用“南静北闹”的格局,各处独具匠心:渔村车水马龙、书院宁静致远、花园归田园居、禅林古朴厚重,既起到了环境治理的作用,又体现了“孔孟之乡”的文化底蕴。“邹东观山、邹西赏水,太平国家湿地公园恰好位于邹城山水旅游次轴线上,是邹城文化与山水旅游体系的重要旅游节点。同时是市域内唯一的塌陷地生态斑块,对邹城市域和泗河流域将发挥重要的生态效应。”项目负责人介绍说。
采访时,记者还来到了位于项目北侧的科普宣教基地,其主要使用功能为湿地文化及当地风俗科普宣教,设计上分为室内布展和室外景观两部分。其中,室内展区通过声、光、电等科技效果向游客展示丰富的宣教内容。室外景观则模拟湿地地形地貌,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当属观鸟屋,能够让游客近距离观察多种鸟类生活。
“目前,太平国家湿地公园以展示湿地生态功能和湿地文化为宗旨,各项工程都在稳步推进。”采访时,项目负责人展望说,接下来,项目部将采用环境更新、生态恢复和文化重现等多种手段,尽快建成融生态保护、科普教育、文化展示、观光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国家湿地公园,打造全国采煤塌陷区新生湿地典范。
新闻推荐
今年以来,邹城城前镇充分发挥统战工作作用,团结社会各阶层人士积极投入到乡村振兴中来,不断开创镇域发展新局面。该镇强化镇...
邹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邹城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