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新闻 泗水新闻 汶上新闻 嘉祥新闻 金乡新闻 鱼台新闻 微山新闻 邹城新闻 曲阜新闻 梁山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济宁市 > 邹城新闻 > 正文

300人变20人,两小时变十几秒 铁路货运,一代更比一代快

来源:济宁晚报 2018-11-20 07:37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王仰浩 通讯员 陈静 韩军

65岁的武玉根是兖州车务段邹城站原装卸主任,退休之后,只要有空,他还是会到货场、专用线装卸作业点转转。看到眼前现代化的装卸车场景,他不禁感慨万千:“变化真是大啊!”

第一代装卸工:抡铁锤拿铁锹,一天下来全身都是黑的

邹城火车站紧靠全国八大煤田基地的兖州矿务局,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生产能力达到了1000多万吨,70%的煤炭运输全靠邹城火车站。“那时的煤炭运输全靠人力装卸,货物多时,专用线和货场里全是人。”回忆起当年从火车皮上装卸煤炭的日子,武玉根记忆犹新。一节车皮大约50吨煤炭,5名工人需两个小时装卸完,工作量非常大。上班第一天,他就迎来一场“硬仗”,拿起大铁锨装煤不到半小时,他就累得瘫坐在地上。咬咬牙站起身,随即传来一阵撕痛,手上全是血泡……

武玉根最难忘的是那个冬天的晚上,他和工友们一起装煤时的场景。煤炭因为有水分,被冻成一坨,只能用镐一点一点地砸开。尽管加班加点地干,双臂震得麻胀酸痛,但是一个晚上也就装一车皮。一天下来,工人们除了牙齿是白的,全身上下都是黑的。

过去的装卸工抡起大铁锨装卸车

第二代装卸工:60吨煤5分钟装完,是体力活更是技术活

进入上世纪末,邹城站陆续更换了装载机、正面吊等装卸设备,装卸效率大幅提升,装卸作业从人力劳动前进到机机械化模式。机械化装卸也带动了车辆的加速中转。从1997年到2007年,铁路先后经历了六次“大提速”,从平均时速五六十公里,提高到主要干线200公里。“大提速”的背后,装卸速度功不可没。

“那年电煤集中到达,每天约有4列火车230节车皮,装卸工人两班倒作业,保证铁路运输畅通。每个班组3人,每天作业量约1.3万吨。”今年50岁的装卸工李凡军告诉记者,后来,煤炭大都使用集装箱运输,工人使用正面吊一次就可以吊起30吨的箱子,直接放在货运汽车上拉出。“原先我们用大铁锹,现在有了大机械,工作快多了。”司机唐启方是站上的技术能手,一节车皮60吨煤,装两个集装箱,5分钟就能搞定。“早先我们装卸工干的是体力活,现在是技术活,当个装卸工挺自豪的。”

2010年以后的装卸工用的正面吊

第三代装卸工:轻点鼠标,卸完一节车厢仅需十几秒

2016年初,装卸作业又迎来了“新成员”——大型翻车机。登上干净的高空翻车机房,听不到震耳的机器声,看不到漫天的煤粉尘,偌大的现场不见一个作业人员。翻车机房控制室内,一位工作人员聚精会神地注视着计算机屏幕,进行作业。

一整列C60型敞车在橘黄色定位车的牵引下缓缓驶入。当其中的一节车厢进入翻车机房后,列车停住。“咔嗒”一声,翻车机压车装置如巨大的机械手合拢,紧紧夹住敞车车厢两侧上下边沿。圆形巨轮同步旋转180度,敞车车厢两端的旋转车钩也一并旋转。大约十几秒时间,一节车厢就翻个底朝天,乌黑的煤炭瞬间倾泻而出。

从大铁锨到机械化再到计算机操作,三代装卸工见证了改革发展40年的发展变化。邹城站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原来我们站装卸工最多时300多人,现在光路工20多人就够了,装卸效率、装卸量却早已今非昔比。”

手中的鼠标轻轻一点,60吨煤炭就被翻车机卸下。

新闻推荐

从手动扳道岔到轻点鼠标“变轨” 最后的扳道工见证铁路大变迁

本报记者王仰浩通讯员陈静韩军扳道工,这个名字对于普通市民来说有些陌生,但是对于铁路来说,曾经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他们被称...

邹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邹城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300人变20人,两小时变十几秒 铁路货运,一代更比一代快)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