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姜国乐王浩奇
李扬
本报通讯员张长青宋光明
“全国文明村”邹城市钢山街道办事处后八村,曾经是个落后村。60多岁的村民宋长梅说,当年,村党组织带头将一件件小事干到了老少爷们心坎里,全村人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才成就了现在的后八村。
2012年,80多岁的老党员孔令英弥留之际,把村党委书记宋伟叫到跟前,说出了自己的愿望:“俺一辈子跟党走,走了以后能不能盖党旗?”宋伟非常感动,查阅相关规定得知:去世的党员可以盖党旗,但党旗不能入土。不久后,老人安详地走完了自己最后一程,宋伟帮助老人完成心愿后,将那面特殊的党旗保存起来,时常拿它为党员上党课。
一位普通老党员之所以对党如此忠诚,得益于村党组织对党员的荣誉感、责任感教育。想要干事创业就得先聚民心,要聚民心必先建好党组织,凝聚起党员的心。2005年前,后八村两委班子一盘散沙,遇到困难就后退,村民不满意。失去民心的村党组织什么事都干不成,村里房屋低矮、道路狭窄、垃圾遍地,经济在街道排名倒数第一。宋伟意识到,打造一支经得起事业考验、能得到老百姓信赖的党组织是乡村振兴的关键。
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宋伟找到村里一些退伍军人、企业退休老党员,和他们真诚交心,重新唤起他们为集体干事的激情和斗志。“有了这帮老伙计,事儿就好办多了。”他说。村里经常组织村党支部成员和村里的党员到红色景点、革命纪念馆、烈士陵园等处缅怀先烈,凝聚了党员向心力。有位因事故截肢的党员常年在家,可每次组织活动,村党支部都一视同仁,派人给他下通知。一次党课后,宋伟带着些营养品去给他送学习材料,这位老党员抚摸着系着红绳的党员学习材料激动地哭了:“组织没忘了我。”
件件小事,村党组织成员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每个党员都因为党员的身份感到光荣。很快,村党组织拧成了一股绳。
老百姓的小事就是村党组织的大事,干好小事赢得的是大民心。“每天7点半上班,但宋书记经常清晨5点多钟就从家里出来,到村里各处检查。小区里的灯不亮了,井盖儿压不严实了等细节问题,他都会一一记录下来,等到7点半上班时,召集相关负责人立马处理,并根据严重程度作出相应处罚,少则几十元,多则上百元。”村党委班子成员金慧说,村里还规定,每位党员干部每月15日都要上交12条村民诉求信息,数量不够同样也会受处罚。
人心齐,泰山移。在修全村第一条柏油路时,党员干部天天都在现场干活儿,村民看到后,也自发加入到修路的队伍里来。路修好后,参与修路的村民们没要一分钱的报酬。后来,在路两旁种树,需要种1万多棵树,光靠党员干部哪能行?为了发动更多村民参与,村里承诺种一棵树奖励2元钱。树种完了,到了发钱的时候,村民们没有一个接的。
新闻推荐
热情带路将被害人带至其要去的网吧,之后利用被害人上网之机将摩托车盗走。日前,经邹城市检察院提起公诉,法院一审以盗窃罪判...
邹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邹城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