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育材在邹城授课。本报记者孙璇摄4日,国家林业局原党组副书记、副局长,中国油用牡丹专家委员会主任李育材来邹城授课,教授油用牡丹种植技术,助推***攻坚。目前济宁牡丹生态园进行提档升级,已成为任城区的一张生态旅游名片,带动周边不少贫困户脱贫。
本报记者孙璇
上乔下灌套种
油用牡丹大有做头
4日下午2点半,国家林业局原党组副书记、副局长,中国油用牡丹专家委员会主任李育材来邹城授课,课上他倡导上乔下灌种植技术,助推***攻坚。
李育材在课堂普及说,油用牡丹作为一种新兴的木本油料作物,具有“高产出、高含油率、高品质、低成本”的特点。它种下后自第三年开始结籽,5-30年为高产期,亩收入可达7200元。
这些年李育材几乎走遍了全国所有省区,他认真思考和研究发现,如果能将原产于我国的木本油料植物——油用牡丹和文冠果进行套种,采用上乔下灌种植技术,上阳下阴,上热下凉,可谓天作之合。
“按照2016年市场最低价来算,油用牡丹和文冠果进入丰产期后,每亩每年的产值就能达到8800元。”李育材说,两种植物的花期能延长到50天,能够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李育材认为济宁的气候条件和地貌适宜油用牡丹的生长,立足当地资源,实施***。“目前,全国适宜油用牡丹生长的地区都掀起了油用牡丹发展热潮,育苗和栽植面积呈几何式增长,牡丹籽油及油用牡丹相关产品加工厂发展迅速。”他在座谈会上谈到,截至目前,全国已种植油用牡丹近1000万亩,牡丹籽油加工企业几十家,油用牡丹种植及加工涉及人员30余万人。
街道种植油用牡丹
带动100多户贫困户脱贫
年过七旬的李育材,虽然满头银发但精神矍铄。多年来他四处奔波,不遗余力地推广指导油用牡丹的种植。
2013年,在李育材的亲自指导下,济宁四季园苗木种植有限公司引进了“凤丹”、“紫斑”等油用牡丹良种,采用现代化的集约管理种植模式,形成了全国种植规模大、标准高的油用牡丹种植示范基地。积极探索形成了成熟的“文冠果、杜仲+油用牡丹”、“油用牡丹林下养鹅”等立体复合经营模式,形成了牡丹籽油、牡丹茶等一系列牡丹深加工产品。
讲座结束后,李育材乘车前往任城区安居街道油用牡丹产业园。油用牡丹是名副其实的富贵花,这个产业园成为了当地农民脱贫的致富产业,目前已有100多户贫困户通过种植油用牡丹产业脱贫。
去年2月,在李育材的建议下,济宁牡丹生态园进行提档升级,成为任城区的一张生态旅游名片。走在木质的观光道上,两侧是10年的油用牡丹,转弯就是新建的鱼池。“等到4月份,油用牡丹盛开了,牡丹生态园也将开门迎客,园区日接待能力达5万多人,能吸收周边农村劳动力380多人到园区工作,促进农民就地就业。”济宁市四季园苗木种植有限公司总经理谢明珠说。
看到园区良好的发展,李育材很欣慰。他最大的梦想就是让全国各族同胞每年都能吃上10斤牡丹籽油和10斤文冠果油,让这个朝阳产业可以带领更多的农民脱贫致富。
新闻推荐
制度与活动并行,强化专业技能 医联体后济医附院邹城院区实现医疗精准规范新突破
本报济宁2月6日讯(记者李锡巍见习记者唐首政通讯员陈伟)为逐步打造高端的医疗服务品牌,在建立紧密型医联体的背景下,济医附院邹城院区多措并举规范诊疗行为。不断提升医护人员专业技...
邹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邹城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