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街道)书记谈乡村振兴
□本报记者张誉耀吕光社
本报通讯员孙兆兴张为科
“那还是紧张的麦收期间,西颜庄村的两家百姓,一家误收了邻家一垄麦子,被强行拔了收割机的钥匙,双方激烈地争执,眼看要动手。”2月2日,邹城市唐村镇党委书记高胜在镇上新成立的“乡贤之家”——邹城市乡贤文化研究会办公室对记者娓娓道来,幸亏该村的乡贤齐如松及时赶到。“俗语说焦麦炸豆,不能耽误了抢收,多少损失我先赔上。”接着,他让家人送过来200斤麦子。把麦子一放,老齐讲起了“六尺巷”的故事,两家领会其意,麦子也不要了,邻里关系和好如初。
这源于实施“儒风唐韵”新乡贤文明行动,在包括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老医生等人中,通过群众推荐、支部提名、党委认定,全镇29个村(居)共推选出45位新乡贤。
“开展新乡贤文明行动的初衷,是想要解决我们发现的一些基层存在的严峻问题。”高胜表示,在调研中发现,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升,但优秀的乡土文化也遭遇了很大的冲击,致使一些农村地区出现文化流失、道德滑坡等现象突出。同时,一些“三农”问题依然没有解决,农村发展动力越发不足,党委政府在实施基层治理过程中也存在行政效率低下的问题,干部和群众之间有隔阂,干部漠视群众权利,群众不信任干部,导致党支部的凝聚力受到很大挑战,服务力也明显偏弱。
“之所以选择乡贤为突破点,是因为乡贤来源于群众,最了解群众,最能与群众息息相通。”高胜说,而且唐村镇在历史上有着丰厚的乡贤文化积淀,以明代著名乡贤潘榛为代表的乡村贤达,立仁义、举孝廉、行善事、重奉献,有口皆碑,影响深远,也使唐村镇敬贤、重贤、思贤、学贤之传统名传四方,优于他乡。
高胜认为,乡贤的影响不是来自行政力,而是来自感染力,少了行政的强约束、弱沟通、硬治理,更多的是乡贤参与下的强沟通、软约束、善治理。新乡贤发挥德治引领作用,弘扬文明风尚,涵育村风、凝聚家风、润泽民风,在村内举办尊师重教、敬老爱幼、捐资助学、扶危济贫等活动,发动群众对本族、本户家风家训进行整理,让家庭成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阵地,引导形成一人贤,一家贤,家家贤,全村贤,村村贤,全镇贤的良好氛围。
“新乡贤是乡村中品德贤良、守法守正的优秀代表,是群众眼里的‘明白人\’,能发挥法治保障作用,维护公平正义。”高胜说,乡贤们经常组织宣讲,提升村民的法治观念,同时,新乡贤参加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民主理财小组等监督小组,全程参与村级“四议两公开”工作,各村建立乡贤工作室,每周一为“乡贤工作日”,为保障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提供了制度化、常态化的渠道。
尤其重要的,是新乡贤可以发挥调解作用,促进乡村和谐。新乡贤都是街坊四邻,人情熟,说话担待事。乡贤往往在邻里中享有威望,有了他们的参与和劝解,不仅将大批矛盾纠纷及时高效地化解在源头和初发期,而且成功阻拦了大批纠纷转化为诉讼案件。
与此同时,新乡贤在助党建、惠民生、促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提升自治能力水平,激发村级活力的效果也十分明显。“乡贤恳谈”制度的逐步建立,和村民沟通交流,全程参与收集问题、上报问题、解决问题、事后回访等,以群众为导向,保护群众的利益。
唐村镇通过新乡贤,探索出了一条以党建为统领,以自治为核心、法治为保障、德治为引领,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社会治理新模式,有力提升了乡村有效治理能力水平。
新闻推荐
苏艳芝弘扬孔孟文化,坚守传承一线26年一家人用爱战胜病魔,勇往直前
苏艳芝(中)一家三口很幸福。从两孟景区一名普通的讲解员,到创办山东大儒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成为孟府习儒馆首任馆长,外人眼中的她光鲜亮丽。鲜为人知的是,26年来,她为事业打拼的同时,还照顾着患病...
邹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邹城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