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艳芝(中)一家三口很幸福。从两孟景区一名普通的讲解员,到创办山东大儒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成为孟府习儒馆首任馆长,外人眼中的她光鲜亮丽。鲜为人知的是,26年来,她为事业打拼的同时,还照顾着患病的公公和丈夫。多年的劳累和重压,苏艳芝一度被查出患上重病,幸好,手术很成功。战胜病魔后,夫妻俩都走上了新征程,他们用行动阐释了文明家庭的内核。
本报记者贾凌煜通讯员赵丽华
从讲解员到老板
一直有孔孟文化相伴
苏艳芝最早与孔孟文化结缘是1992年,那时她刚大学毕业,在两孟景区担任讲解员。
“随着旅游业快速发展,很多游客都想买一些特色礼品带回去留作纪念或送给亲朋好友。”2006年,留意到这些,苏艳芝凭着对孟子文化的热爱,尝试研发包涵孟子文化的小纪念品,经允许放到景区旅游商店里出售,结果广受游客喜爱。
苏艳芝受鼓舞,开始尝试研发更多的孟子文化礼品,并承包了两孟景区所有的旅游商店。为了严格遵守税务合法化,在邹城市文物局许可的情况下,她注册了山东大儒文化产业有限公司。
当年,邹城市文物局决定把孟府的“玉兰院”打造成“孟府习儒馆”,委派苏艳芝策划管理。经苏艳芝努力,孟府习儒馆由最初的无人问津,到后来成了海内外知名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和青少年德育教育基地。
在长年奔波劳累以及重压下,2013年,苏艳芝被查出患上重病。幸好,手术很成功。经历生死后,苏艳芝更坚定了传承国学的信心。那年她注册成立了山东孟母教子文化交流有限公司和“孟母教子”商标,又接着成立了孟母教子读书会。
孟母教子读书会每月三次开展成人传统文化学习,周末、寒暑假开展户外经典诵读和亲子游。读书会还在全国举行过百场公益学习和数十次社会公益活动。如今,读书会已有山西、南京、北京等十个分会,全国有上万名会员。
“爱”作药引
夫妻相伴战病魔
一路走来,苏艳芝背后故事鲜为人知。1993年,苏艳芝与复员军人吴德斌相知相爱,当时吴父身患脑梗,卧床不起。两人经过一段时间的恋爱,结婚成家。在这个家庭里,婆婆先后照顾过四位老人,直到老人们安详过世。婆婆孝敬长辈、吃苦耐劳的品质,深深震撼着苏艳芝。工作之余,苏艳芝主动和婆婆一起担起了照顾公公的责任。在婆媳俩的悉心照顾下,公公的身体逐渐好转,现在已经开始可以慢慢走路。
这几日,父亲身体不好住进医院,丈夫吴德斌在跟前陪护。可是,2005年的时候,丈夫差点站不起来。原来,2004年底的一天,丈夫骑摩托车不慎摔了一跤,腿伤几个月不好,直至突然有一天双腿不能动弹,医生诊断其双腿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那时候我也很绝望,医学上称这个病是‘不死的癌症\’。”如今自己能行动自如,吴德斌最感谢的就是妻子。“每天凌晨三点起床,得熬药到早上七点左右。晚饭后,熬药的同时为我按摩、泡脚,一天最多睡三个小时。”吴德斌说,没有妻子,就没有自己的今天。
经过悉心照料,丈夫的病一天天好转,慢慢竟然能走路了。可是,为了治病,夫妻俩欠下了近30万元的外债。“钱不够花,也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开始琢磨研发孟子文化小纪念品。”苏艳芝回忆说。
2015年,夫妻俩迎来事业上的新征程。自家公司全部交给了丈夫吴德斌管理,苏艳芝调到邹城市圣城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工作,为邹城市“文化兴市”贡献力量。
十几年来,儿子一越长大成人。在父亲生病后,儿子自己上学、放学,学会了洗衣、做饭,承担了家里的一切重活。当母亲生病后,他更是喂饭、照顾起居。如今,儿子已经大学毕业,独自在外创业,上学时导演拍摄的《寻乐》微电影获得全国最佳导演奖。
新闻推荐
本报邹城讯(通讯员王腾耀张阳)为进一步打赢扶贫攻坚战,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全面实现***,连日来,钢山街道全面开展扶贫基金申请摸底工作。该街道召开扶贫基金申请摸底工作培训会议,组织各村扶贫工作人...
邹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邹城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