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原图■本报记者万德龙通讯员张长青司崇鹏
冬日里寒风刺骨,在部分“东不遮西不挡”的农村地区,这种感觉还要更加强烈。然而,记者在邹城市千泉街道尚兰村村头一家小理发店里却感受到春天般的暖意。“理发店属于服务行业,不收拾的整洁、热乎,顾客怎么会上门。”理发店经营者名叫王宪政,多年前身患强直性脊柱炎,下半身骨关节换了大半。“三个月前,俺们家还不是你们现在看到的样子,这要感谢村里帮我协调来的4万多元资金,让我们两口的老手艺又有了用武之地。”为回报帮助过他的村民,王宪政对来店里剪发的人只收取很少的费用——大人4元、小孩2元,用他的话说,人要懂得感恩。
曾在城里开店,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王宪政过去的45年人生可算得上一出“悲喜剧”——他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村家庭,靠个人吃苦奋斗在邹城县城开澡堂、理发店,光学徒就近20人。1993年,他被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20年多间做了三次大手术、负债十多万,仅靠收废品度日。如今,***政策为他带来4万多元资金,这让他的生活有了长远的盼头。用王宪政的话讲就是:“日子总要过下去,不为自己,也要为两个懂事的女儿,更为了一个男人的尊严。”
“我的生命没有了长度,但是我要拓展它的宽度。现在,理发店开张就让俺们家的日子从‘输血\’跨越成为‘造血\’。”这句话出自王宪政的口中,背后的酸甜苦辣或许只有当事者才能体会。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还不满20岁的王宪政是村里第一批“走出去”的人,当年,他来到邹城县城的一家理发店当学徒,3年后,敢吃苦、勤动脑的他便和妻子一起在邹城南关开了家理发店,并取名叫“魅力”。如同理发店的名字一样,王宪政的好手艺吸引了十里八乡的父老相亲,日子一天天的好起来。“不是我说大话,当年我的刮脸技术,在我们这一片没有能赶上的。”王宪政谈起当年勇,不禁自豪起来。
一场罕见病,下半身关节几近置换“要不是这个病,他或许可以成为俺们村的‘首富\’!”尚兰村村支书孟祥平说出这席话后,内心的五味杂陈让理发店气氛瞬间凝固起来。“过去的20多年里,王宪政的日子过得不容易,3次大手术让下半身需要弯曲的关节几乎换了一遍。每次听他说手术经过时,要敲碎原本的骨头再置入钛合金人工合成关节,我就打心里佩服他,这是一个真男人。”
一场罕见的疾病,让原本蒸蒸日上的好日子,一夜间成了每况愈下的穷日子。“仅3次大手术的花销就30多万元。患病瘫痪后,我丧失了劳动能力,全家就靠妻子支撑,她不仅要照顾我的身体,每天做康复按摩,还要照顾两个孩子,更要赚钱养家,我都不知道该怎么谢谢她。”过去20多年,王宪政对妻子却无时无刻不感到愧疚。
在患病的20多年里,家里除了低保收入来维持生活,捡废品、收破烂赚些钱,攒够一点儿再借些钱做一次手术,明明可以一次完成的手术,却跨越了10多年分成了3次。
然而,看看两个懂事的女儿,王宪政告诉自己不要也不能放弃。“每年寒暑假,村里都会帮着大女儿王霞勤找勤工俭学的岗位,还为小女儿减免学费。经济不好时,家里回收的酒瓶卖不出去,村里就帮忙联系酒厂。为了我们一家的生活,村里费了很大的心思。”王宪政说,他从未忘记身边人对自己的帮助。
***4万元让日子焕然一新尽管生活不容乐观,但有技术、有头脑的王宪政还是希望自力更生。在村内的***电视电话会议上,王宪政向尚兰村的第一书记屈秀秋提出了靠理发技术脱贫的想法,并得到了第一书记的大力支持。在屈秀秋的协调和政府、企业双向帮助下,尚兰村用***政策协调来的4万多元资金,让王宪政多年未曾实现的愿望成为了现实。
今年的12月7日对于王宪政来说,仿佛是一次新生——装饰一新的理发店开张了!“我要把得到的实惠回馈给社会,让每个人都体会到感受到社会的温暖,我准备把成人理发的价格定在4元,小孩理发的价格定2元,都打6折。”王宪政铿锵有力地告诉记者,就算日子再苦,生活的信念决不能糊弄。
“我特别把店里的暖气烧得热热的,客人舒服的同时,更预示着我的日子将越过越暖和。”
“我是从旁边的欧兰村来这里理发的,除了相信他们两口子的手艺之外,更是想帮帮这个让人心疼的家庭。”欧兰村村民欧印成告诉记者,他特意骑车十多分钟来王宪政店里理发。如今,小理发店辐射周边3个村庄3000多人,加上旁边洗澡堂所招揽的生意,王宪政对未来越来越有信心。
目前,千泉街道办事处辖区内已有10多户贫困户从事个体经营,20多户贫困户找到工作。为保证当地119户贫困家庭今年年底全部脱贫,办事处改变传统帮扶方式,通过创业扶持、就业安置、社会救助,让贫困群众掌握致富技能,实现脱贫致富。
新闻推荐
1月26日中午1时30分左右,邹城市104国道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辆由南向北行驶的大货车突然失控,“骑”上道路中央的水泥护栏,车辆受损严重。邹城市交警大队六中队民警到达...
邹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邹城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