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新闻 泗水新闻 汶上新闻 嘉祥新闻 金乡新闻 鱼台新闻 微山新闻 邹城新闻 曲阜新闻 梁山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济宁市 > 邹城新闻 > 正文

尚寨竹马:变皇家仪仗为草根艺术

来源:大众日报 2015-03-04 15:02   https://www.yybnet.net/

尚寨竹马□本报通讯员王崇印本报记者陈巨慧

跑竹马来自民间,源远流长,曾盛行于大江南北。而邹城市的“尚寨竹马”在跑竹马艺术中算是一枝独秀,跑的“阵法”全部是盛行于冷兵器时代的野战队形。表演时,演员个个策马扬鞭、英姿飒爽,犹如沙场冲锋,使人仿若穿越到古战场。2013年6月,尚寨竹马入选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皇家守陵百姓跑马

尚寨竹马兴起于邹城市中心店镇尚寨村,形成于明代,与明鲁王朱檀有着一段历史渊源。

据《明史》记载,朱檀,系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子,洪武三年(1370年)生,生两月而封为鲁王。洪武十八年(1385年)15岁时就藩兖州,辖四州二十三县。朱檀本“谦恭下士,博学多识,好文礼士,善诗歌”,甚为朱元璋所喜爱。但住进兖州鲁王府后,误入邪路,信奉道教,终日焚香诵经,烧炼“仙丹”,求不老之药,希冀长生,结果却“饵金石药,毒发伤目”,因为汞中毒而早亡,仅活了19岁。朱元璋获悉后爱恨交加,认为他的行为实在荒唐,遂赐恶谥曰“荒王”。同时,择选风水宝地,不惜人力财力大兴土木,为其修建了规模宏大的陵墓,大发其丧,并派兵守陵。

朱元璋所选的风水宝地叫九龙山,鲁荒王陵就位于九龙山南麓,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墓穴依山凿石开圹,深26米,占地面积7万多平方米。尚寨村就紧邻堪称明代第一的亲王陵——明鲁王陵。

尚寨村72岁的尚寨竹马老艺人罗成立告诉记者:“据老人讲,我们村原来叫‘丧寨\’,就是为荒王发丧的寨子,附近还有一个老营村,是当年官兵的营房驻地,解放后嫌名字不好听就改名为尚寨了。”

按照大明律例,守陵士兵需每天操演排兵布阵。尚寨村的先辈们亲眼目睹这一盛况,天长日久就将演习阵法熟记在心,于是借用流传几千年的民间游艺“跑竹马”形式,按照皇家仪仗出行的场景,因繁就简,逢年过节时以竹为马,排兵布阵,娱乐健身。

尚寨竹马的真正兴盛缘于村里的一次变故。罗成立告诉记者,据说某年,一些青年村民染上了赌博恶习,输房输地,赌妻卖儿等事在村里时有发生,由此而引发的悲剧也不断上演。村中长者颇感忧虑,于是订立村规,命令村民农闲之时学习操演阵法,以强其体,砺其志。久而久之,尚寨竹马成了远近闻名的强身娱乐项目,并逐渐形成了由24匹竹马出行的浩大舞队,表演场面真如沙场。

战马奔腾仿若亲临

尚寨竹马表演者为24人,分兵、卒、将、帅角色,另有令将、旗手、号手等角色,服装以明代古装为主。伴奏的乐器主要为鼓、锣、尖子号等,鼓锣声响可模仿战场的进攻与撤退并控制表演节奏,尖子号则可模仿马的嘶鸣声及战场上的冲杀声。竹马骨架为竹制,外面衬以不同颜色的布料。马颈至头部置一竹竿,表演时可将马头上下抖动如真马。马身中空,便于人“骑”在“马”上,表演时将马的前身和后身用带子挎在肩上。

尚寨竹马表演有严格的套路,整个套路下来得一个多小时,一个多小时阵法不重样。开始前,两队人马分列左右,一对12人,整装待发。长号响起,伞扇旗锣依次上场,四面战旗随后开道,紧接着金角齐鸣,令将箭步冲锋到场地中央,翻滚跳腾着挥舞战旗,鏖战正式拉开帷幕。两队人马浩浩荡荡,气势恢宏,分由将帅带领驰骋登场,迅速布阵为左右两军,“战争”一触即发。战鼓擂起,将士们一手拉缰一手执鞭,策马扬鞭、进退有序,呼喝奔驰、迂回穿插,不停地变化阵形。双方或鏖战不下,或奇兵突袭,时而平缓銮铃叮咚似行云流水,时而急促战鼓轰轰如万马奔腾。马号紧催,战鼓如雷,让人仿若亲临短兵相接、激战沙场的雄壮场面,气氛极具历史感染力。

尚寨竹马表演阵型原来有100多种,但受“技艺不外传”的影响,尚寨竹马技艺一直在尚寨村口传身授世代相传,故传播分布面积较窄,历史上也无任何文字记载。

“现在成型的阵法也就只有12种了,很多阵法都已失传,经典阵法也仅剩诸葛亮的八卦阵、岳飞的撒星阵了。”邹城市文化馆馆长刘向宏介绍,现在可以表演的阵法主要有围城阵、四角合围阵、梅花阵、合兵会师阵、兵分三路阵、攻心阵、掏心阵、三才阵、探营阵、穿心阵、三鱼阵、迷魂阵、八卦阵和撒星阵等。每个阵形讲究先后顺序,有固定的变换套路。每个阵形跑完后,都要集结成围城阵,然后再跑下一个阵形。这些阵法形态各异,各有奇招,独具特色,使得这一艺术区别于普通的竹马游戏,表演起来生动形象,是一种珍贵的艺术形式。

“将古代军事文化和古老的舞蹈文化结合起来,这是尚寨竹马最大的创举,体现出了劳动人民的智慧,体现了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色,而这些人文特色事实上也与邹城千年文明之地是密不可分的。”刘向宏说。

战马英姿华丽再现

尚寨竹马是劳动人民经过历史苍桑锤炼的智慧结晶,是营造激昂、欢快、和谐文化生活的有效载体,在邹城市具有很强影响力和生命力,堪称地方文化瑰宝,多年来一直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因我们尚寨的竹马跑得新颖、阵法多,周边有大小喜庆活动都会找我们前去助兴,原来表演的场面特别大,围观的群众是里三层外三层。”罗成立自豪地告诉记者,他20多岁的时候,尚寨竹马是最辉煌的时候,有一年政府组织民间队伍汇演,村民们直接从村里穿戴好行头,一路持续15公里表演到城里,周边群众从头到尾追着看。

但同其他传统民间艺术一样,随着人们文化生活的日益丰富,尚寨竹马这一民间艺术也逐渐失去了生存的土壤,一度濒临失传。“像我们这一代人,大都六七十岁了,跑不动了,有的已经去世了,而年轻人大多数更热衷于外出挣钱,不愿意学习竹马表演。”回忆起头些年的情景,罗成立心有余悸。

罗成立老人回忆,原来每逢农闲时节,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十几岁的孩童都自发操练,逢年过节,全村老少轮番上场,场面热烈喜庆。但在“文革”期间,所有的道具都被当“四旧”烧了,竹马表演被迫中断。“文革”结束后,村里没有财力重新购置竹马,从此,这项珍贵的民间艺术在人们的视线中逐渐消失。

罗成立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尚寨竹马不仅是尚寨村的艺术,也代表着邹城市的精神面貌,如果这样下去,用不了多久尚寨竹马就会真的后继无人了。”老人的担忧一直持续到上世纪80年代末期,“我记得很清楚,那是1987年,一伙人突然找到了我,问起尚寨竹马的情况,后来我才知道是文化馆的工作人员。”尚寨竹马迎来了“久违的春天”。

走访老艺人后,邹城市非遗保护部门专门成立了抢救保护尚寨竹马领导小组,对该民间艺术进行系统、全面地整理记录。“我们尽可能多地走访老艺人、周边村民,对失传的阵法进行抢救性挖掘,同时重点对尚寨竹马的表演形式进行复原,对现有阵法进行排练。”刘向宏告诉记者。

1970年春至1971年初,国家对朱檀墓进行有计划地发掘时,发现了1000多件文物,其中有432个木俑仪仗,是当时亲王“甲兵卫士之盛”的真实写照。山东博物馆设有明鲁荒王陵展示厅,专门陈列当年出土的珍贵文物。“我们多次去山东博物馆学习,从服装道具到旗锣伞扇都不放过,力求还原这一艺术形式的原生态。”刘向宏说。

近年来,邹城市非遗保护部门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先后筹集近30万元为尚寨竹马置买道具、更新服装,帮助尚寨村组建业余竹马表演团,并多次聘请专家指导,提升表演形式,丰富尚寨竹马文化内涵。“以前跑竹马的花费都是村里一家一户凑起来的,现在好了,文化部门支持,阳历年前又给配了7万多块钱的道具,有24匹新马、40多身新服装。”罗成立笑着说,现在,每逢节庆日,尚寨村都会组织村民在村里或城区广场进行演出。“我们现在拉出来就能‘跑\’的已经有30多个人,寻思着下一步趁每年寒暑假期间以老带新,把年轻一代培养起来,让人员别断档,让我们尚寨的竹马‘跑\’得更好、‘跑\’得更快。”

新闻推荐

菜园子里长出“幸福院”

△老人们在“幸福菜园”里采摘蔬菜△老人们在食堂里愉快用餐△老人们在食堂里愉快用餐△福彩公益金资助建设的邹城香城镇敬老院□孟一马璇张秋美挽起袖子铆...

邹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邹城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尚寨竹马:变皇家仪仗为草根艺术)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