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邹城市博物馆古代石刻展厅,有一块与烟台有关联的刻石,看似不起眼,却被郭沫若先生称为“从篆到隶过渡时期的里程碑”。它就是著名的《莱子侯刻石》石碑,国家一级文物。《莱子侯刻石》,又称《莱子侯封田刻石》、《莱子侯封冢记》、《天凤刻石》、《莱子侯赡族戒石》,新莽天凤三年(公元16年)刻。刻石长60.5厘米,宽46.5厘米,为天然长方形青灰色水层岩。刻石隶刻7行,行5字,共35字:“始建国天凤三年二月十三日莱子侯为支人为封使诸子良等用百余人后子孙勿坏败。”行间有界格,外有边框和斜线。刻石字迹清晰,刻痕显露,保存完好。《莱子侯刻石》记载了公元前567年,莱子国为齐国所灭,莱子国部分贵族被迁到今滕州西南的泥梨城遗址附近,并在当地繁衍生息。公元16年,莱子国一贵族为一族人分封土地,并派族人储之良为特使,召集一百余人举办了大型的封田祭祀活动,为告诫子孙珍惜封地,特请人对此事撰文立石。这便是《莱子侯刻石》的由来。此后,该碑在山间沉寂两千多年,直到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才被王仲磊发现。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又由膝县孝廉颜逢甲,偕友人游邹城城南卧虎山时得之。几人在碑石右侧刻跋文,记述寻碑经历:“嘉庆丁丑秋,腾七四老人颜逢甲同邹孙生容、王辅(补)、仲绪山得此于卧虎前,盖封田赡族勒石戒之孙者,近二千年未泐,亦无知者,可异也,逢甲记生容书”。孟子第七十代孙、孟广均先生得知后,不惜重金将它收藏,后一直存放于孟府。2002年,这块稀世汉碑才移入邹城市博物馆,公诸于世。《莱子侯刻石》,是迄今发现的唯一一块有关莱子国记事的石刻碑志。而有关莱子国记事的青铜器铭文,考古方面屡有发现。《山东金文集存》载,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龙口)石良镇鲁家沟出土一批铜器中,有一件鼎铭文只有5字:“莱伯作旅鼎”,是一个叫“禹”的人受到赏赐而作。
1969年,(龙口)归城小刘家村农民在农田中挖出一批西周中期的青铜器,在一件名叫“启卣”的青铜酒器上,专家发现了上面的铭文:“王出狩南土,叟跚山谷,至于上侯渷川上,启从征堇不扰乍,且丁宝旅彝,用匈鲁福,用夙夜事,钺箙”。铭文末尾的“钺箙”二字,说明了“钺”是一种斧形的兵器,是王权的象征,“箙”是盛箭的袋子,用做启的国族徽识,意味着他的祖先尚箭善射的特长,不由使人们想到夏代东夷首领后羿射日的古老传说。在另一件名叫“启尊”的青铜器物上,也发现了“启从王南征,跚山谷,在洀水上,启乍且丁旅宝彝钺箙。”的21字铭文,与《左传·僖公四年》有关“昭王十六年伐楚荆,南征而不复”的记载相吻合。
启卣、启尊铭文记载了周昭王南征,莱子国国君启能率领军队和周昭王一起南征楚国,翻越山谷,路经上侯渷川等地的历史。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的周王朝对莱子国还是非常信赖的,也说明了莱子国当时的军队力量是很强的。
新闻推荐
圆通速递联手邹城推“电商孵化”模式
商报消息3月24日,圆通“全国快递+电商”孵化基地授牌仪式在山东邹城举行。仪式上,圆通速递与邹城市人民政府签...
邹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邹城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