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张帆通讯员陈华
2月21日,正月十二,年味仍浓。家住邹城市郭里镇侍玉村的崔如斌下班后第一时间赶回家过小年。“今年终于可以在家过小年和元宵节了。往年初六就得出去打工挣钱了,背了十几年的‘打工包\’,终于可以甩掉了!”崔如斌告诉记者,腊月十八,一直在外打工的他接到了家门口企业———孟府酒业有限公司的上班通知,开始返乡就业。“还是在家门口上班好,既能挣钱,又能照顾家人。”崔如斌笑着说,脸上洋溢的笑容映照着他发自内心的幸福。“解决农民工返乡就业的后顾之忧,让他们感受家乡的发展动力,了解家乡的发展前景是目前坚定回乡就业创业信心的关键。”郭里镇党委副书记张雷告诉记者,他们充分利用农民工返乡高峰最佳宣传时机,发放宣传资料,让回乡探亲的农民工了解目前镇村的发展形势、就业政策、招工信息以及服务承诺等信息,实现企业“招工”和农民“找工”的无缝对接。此外,为了让外出务工人员回到家乡就感受到温暖,春节前就在全镇显眼处悬挂温馨的宣传标语,让他们明白家乡的变化。如在公交车站、进村主要公路旁等多处都挂上了“欢迎外出务工的兄弟姐妹回家过年”、“家乡变化日新月异,回乡创业再添新力”等温馨的标语;利用信息平台为外出务工的人员发送“欢迎外出打工的农民工兄弟姐妹回家过年”等祝福短信,让务工回乡的人们感到暖意融融,也给春节增添了喜庆氛围;镇党委还安排“第一书记”、驻村队员深入所驻村,深入外出务工人员家庭,对返乡人员情况作进一步了解,以“上门看望、座谈交心谈心”等形式掌握返乡人员基本情况,帮助他们排忧解难,鼓励他们回乡创业带富。
“以前也想回家乡就业创业,但就是心里没底。”崔如斌说:“经过镇上工作人员耐心的解答,我下定回家工作的决心。镇上不但帮助联系了单位,还免费对我们进行了专业培训,我现在一个月能拿到2000多块,虽然比在城里打工少点,但生活花销也少,还不用东奔西走,可以多陪陪家人。”
张雷介绍说,该镇目前拥有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6家,劳动力需求达7000余人。镇人社所多方收集用工岗位,深入镇村举办专场招聘会等形式,为企业和求职者“牵线搭桥”。此外,针对年龄在18岁至50岁、无技术、创业难度大或由就业转失业的返乡农民工,结合镇上企业的招工方向,“采取“农民点菜,政府买单”的培训方式,为农民量身定做培训会,开设计算机、种植、养殖等10余个专业培训课程。2012年,全镇累计举办招聘会活动8场,发布用工、求职信息1300余条,达成求职意向5000人次,开展培训班4期,免费培训返乡农民工2000余名。
除了为想返乡就业的农民工提供咨询、职介、培训等全方位的服务外,郭里镇还全面收集创业项目,全力为有创业意愿的返乡农民工提供资金支持、技术支撑、项目选择、产业规划等方面的援助。通过“技术帮、资金扶、产业带、政策惠、市场引”的牵引机制,促进“输出一人,致富一家”的加法向“一人创业,致富一方”的乘法转变。
邹城市众诚养殖有限公司就是郭里镇的一家创业示范企业。该公司经过几年的发展,已成为济宁市最大的林下特种养殖场。2011年被济宁市政府命名为济宁市重点农业龙头企业,2012年被郭里信用社评为A级企业,去年实现销售收入1000万元,利润300万元的骄人成绩。“作为一名返乡创业农民工、年轻的党员,一定要干好自己的企业,希望自己的企业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更多的农民从传统思想观念中‘解脱\’出来。让他们在家门口就业创业,帮助他们寻找增加财富的渠道,走向共同致富的道路。”公司负责人李明说,为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公司采用“厂+农户”的模式积极带动本村和周边村镇的百姓,为他们免费提供技术、疫病防治上的帮助,灵活运用副业反哺农业。目前,已有返乡农民工50余人参与养殖,带动村民年收入增加3万余元。
新闻推荐
本报邹城讯(通讯员房亚东盛超张长青胡恩姣)近年来,邹城市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创城工作部署,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卫...
邹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邹城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