杞柳工艺品
本报记者 万德龙 通讯员 缪学振
近日,济南市民刘阿姨收到朋友馈赠的手工编织品,直说找回了儿时记忆,更说这份礼物比名牌手包还有意义,而这份礼物正是来自鱼米之乡鱼台,其主要原材料就是杞柳条。如今,鱼台县杞柳种植总面积已达3万多亩,产品远销多个国家和地区。
地里种着的、手里编着的,都是杞柳带来的福气
“杞柳条一般分夏秋两季收获,今年的亩产在六七千斤,价格在每斤0.5元以上,折合亩效益3500元左右,要是加工成白条,亩产效益还将翻番。柳皮还可冬贮喂羊,每亩柳皮可育肥3至4只羊。相较于传统一年一麦一稻的劳动量,杞柳一旦种植可至少5年持续生长不用重新栽种,平时仅需简单的维护,解放了大批劳动力。这些劳动力有的出去打工,还有的从事杞柳编织工作。”鱼台县清河镇王台村党支部书记王友君告诉记者。
记者在王台村村内的文化广场上看到,村里的7位妇女在师傅的带领下,用一个水泥台、一条废车胎和一块铁秤砣就开始忙碌起来,根据熟练程度,每天有几十元到上百元的收入。不仅是留守妇女有了新工作,村里有活动能力老人也不落人后,靠着杞柳这门手艺,一年下来增收万元不是难事。
年总产值5亿余元,品牌享誉世界
这两天,鱼台农民可忙坏了,这边收完了稻子,那边就到厂里报到了。记者在鱼台县润柳工艺品有限公司看到,厂房外鲜杞柳铺满一地等待分拣晾晒,厂房内的工人们正加紧制作处理后的杞柳,成堆摆放的柳帘等待着运往英国、西班牙等欧美国家。和杞柳打了一辈子交道的企业负责人赵耀国介绍,从当初卖白条每斤3毛多起家,到学习临沂开始涉足加工领域,从2002年到如今,3000多亩的种植规模、常年用工近千人次、年销售额达到5000多万,他参与见证了鱼台杞柳产业从无到有,从老手艺到大产业的发展轨迹。
“今年我县新增杞柳种植面积3000余亩,规模以上杞柳加工企业达到7家,杞柳产业年总产值约5亿余元。”鱼台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韩靖介绍说。如今,来自鱼台县的杞柳制品质量高、款式新、造型美、工艺精,在国际市场上享有较高声誉。
做深做美杞柳产业
为支持杞柳产业发展,鱼台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2018-2020年)》,明确把“做深做美杞柳产业”作为林业发展的重点工作之一,鼓励企业或个人利用杞柳协会或其它专业合作组织报团共同打造鱼台杞柳新品牌,丰富编织工艺品种类。近年来,该县又以产业振兴为引领,大力发展特色现代林业的同时重点打造生态产业,2012年底被国家经济林协会评定为“中国杞柳之乡”,2015年,山东润柳牌产品获山东名牌产品称号,2019年申请的鱼台杞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已通过资料审核,正在公示中。
新闻推荐
□记者赵德鑫通讯员缪学振鲍童报道本报鱼台讯10月19日,记者在中国·鱼台绿色稻米优质高效技术论坛上了解到,鱼台县...
鱼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鱼台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