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雁南
本报通讯员魏雁
董磊磊是鱼台县人大常委会机关一名普通的党员,2017年4月,鱼台县机关干部大规模驻村入户活动启动后,董磊磊就被派驻到唐马镇任驻村工作队队长、卷棚楼村第一书记,两年多来,在他和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下,卷棚楼村可谓是发生了巨大变化,村民幸福指数大幅提升。
村情民意知根知底
卷棚楼村共有11个村民小组,共1916口人,其中党员60人。为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推动脱贫工作中的积极性,董磊磊一边抓党建,一边抓美丽乡村建设。为打造“美丽、生态、宜居、幸福”示范村目标,他先后召开村“两委”班子座谈会、党员群众代表座谈会,仔细了解村里的民情风俗。按照“五必访五必问”的要求,他又遍访卷棚楼村460户农户,详细了解到了村民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听取群众对发展本村经济的意见和建议,知悉了村民生产生活现状和所盼所需。两年多来,他为残疾人、留守儿童、困难老党员和建档立卡贫困户申报了“助残致富奔小康”项目资金,发放慰问金6500元,发放书包文具、食用油、面粉等生活学习用品;他还带领村“两委”积极组织开展了“关爱留守儿童”、“面点技能培训”、“情暖万家”救助、“温暖过冬”、“泛海助学”等一系列送温暖活动,赢得村民一致好评。
规划先行生态宜居
为把卷棚楼村建成宜居宜游的特色村落,他多方调研,并邀请济宁市市建筑设计院对卷棚楼村村庄做了整体规划,积极争取各项扶持资金355万元,升级改造村民文体广场,硬化亮化道路,并新建了560㎡基层党组织服务场所,翻修村级出行主干道15000㎡,硬化生产路2100㎡,修建高标准梯形渠400米;他还相继实施了村庄绿化、墙面粉刷、小巷硬化、下水管网铺设、农村改厕等一系列农村改造项目,推进了特色镇村、乡村旅游等与现代农业、观光农业、绿色农业的紧密结合,实现了农业生产与经济增收的互促共进、同生共长。
平凡坚守赢得民心
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董磊磊和全体驻村干部又一门心思地要为卷棚楼村补齐产业结构单一的短板。在村里,他实施了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的“三个培养”工程。为充分发挥卷棚楼村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区位优势,结合资源环境条件和农业结构特点,他鼓励村民因地制宜发展优质西红柿产业,打造生态种植业,推进田地园林化;利用20亩村集体土地和闲置厂房,他又带领村民大力发展乡村“农家乐”和“采摘园”;通过推行240亩连片土地流转,成立了藕虾共养、稻虾共作合作社,为农民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增收致富。他还有效利用村内闲置学校,建设扶贫荷叶茶工厂,让贫因户入股分红,实现贫困户稳定脱贫。如今的卷棚楼村,处处盎然生机,宽敞的道路,整洁的村庄,完善的配套设施;村民致富奔小康的道路越走越宽……
鱼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鱼台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