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张彦彦
1966年出生的古存是鱼台县人民医院的一名外科医生。
2005年和2015年,古存先后参加了两次援外医疗工作。在援非中,他牢记使命,舍小家顾大家,以精湛医术和高尚的医德为非洲人民解除病痛,赢得了坦桑尼亚人民的尊重和友谊,为祖国争了光。
2005年8月,县人民医院外科医生古存作为中国第十九批援外医疗队中的一员,奔赴坦桑尼亚,执行为期两年的援外医疗任务。临行前,古存查阅了有关资料,了解到自我国开展援外医疗工作,有10多人将生命永远留在了受援国。这并没有动摇他援非的决心,他却拿出纸和笔写下了一张“生死状”,内容是——亲爱的家人们,假如我的生命留在非洲,你们不要难过,更不要向国家要求什么,在非洲我代表的是祖国和人民,我要为非洲人民的健康竭尽全力,为我们伟大的祖国增光。
与其说是生死状不如说是决心书。古存义无反顾的来到坦桑尼亚,开始了他的援外生涯。众所周知,坦桑尼亚全民艾滋病携带率是百分之十,住院病人艾滋病携带率多达百分之三十,一不小心就有被感染的可能,在这样恶劣的生存环境下,对于古存来说,每天都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为了避免手术中被患者感染,古存每次为病人手术都要带上防护面罩、穿上高筒皮靴、带两层手套,尽管这样他还是被针头、剪刀扎伤多次。大家都知道,如果伤口感染那将是致命的,因此,每次扎伤对古存来说都是与死神擦肩而过,身心承受着巨大的煎熬。
在坦桑尼亚生活的不适应、工作的繁忙和思乡的情绪波动,对古存来说,这些都不算什么,最大的威胁是来自艾滋病的恐慌。第一次援外,古存由于经验不足,被扎伤三次,每次被扎伤后的心情一般人是无法理解,非常恐惧,害怕被感染艾滋病,不敢告诉家人。第三次扎伤时,由于伤口感染化脓,古存浑身发热,嘴上全是血泡,同事几次劝他休息两天,他却说,这么多病人等着我们医治,闲下来我心里更难受。一天下来,他带病为四名患者做手术,诊疗病人20人次,最后累得瘫倒在了地上。
就这样,古存从不言苦,从未退缩,坚持到底,圆满完成了援外医疗任务。
按说,亲身感受到了援外医疗的艰苦,经受了生与死的洗礼,平平安安回到了自己的国家,古存的援外工作应该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了。然而,他内心却始终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情节,那就是时刻准备着,为非洲人民送去健康和希望。
2015年8月,古存主动请缨再次出征,前往坦桑尼亚塔波拉省执行两年的援外任务。这次古存去的是坦桑尼亚西部的军事重地塔布拉省,为解决生活用水,古存和队员们挖了一个很大的水窖,并用它日常饮用洗刷,渐渐的队员身上起满了荨麻疹,打开水窖才发现里面死的蜥蜴老鼠很多,造成水里含有大量的伤寒性杆菌,在这期间,所有的队员都得了疟疾、伤寒。古存感染得更加严重,疟疾和伤寒折磨得他全身无力,高烧不止,全身出现了水肿,有时坐诊一天晕倒几次,每次医生和护士把他抬到宿舍休息,可是,醒来后,古存又回到医院诊疗室,为病人诊断看病。同事们知道这里医疗条件差,工作量大,万一古医生病情严重了,出现不测,无法向他的家人交待,就劝他坐飞机回国治疗,并准备给他的家人打电话告知一下。古存知道后,生气地说:“谁也别想让我离开这里半步,这里的人民需要我,再说,我都是死过几次的人了,不在乎这一次。”话语铿锵,掷地有声!古存硬是留了下来,带病坚持工作。
除了在医院坐诊和进行外科手术外,古存还定期到偏远乡村开展巡诊活动,为塔波拉省人民的健康护航。
两次援非,古存和其他队员共完成大中型手术1000多台,其中抢救急危重病人手术220余人次,外科专家门诊5600余人次,赢得了坦桑尼亚政府的赞誉,并为他颁发了荣誉证书。
2017年他被山东省委授予省优秀共产党员,先后被省卫生厅授予三等功,被济宁市委授予济宁市五一劳动奖章、济宁市职业道德标兵等荣誉称号。
新闻推荐
本报鱼台讯(通讯员刘创)“学习强国APP,你下载了么?”“活跃时段就在八点半后,昨晚上学了吗?”“今天你赚了多少积分了?”“你帮...
鱼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鱼台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