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汉江到合作社库房查看菌包。“母亲走了,父亲外出后没了下落。”10多年来,鱼台县王庙镇的马孝慈一直跟着三叔长大。***工作实施以来,他被确定为扶贫对象,由鱼台县、镇建档立卡进行帮扶。经过一年的木耳养殖,他赚下了人生中的第一笔收入4万元,生活有了保障。
文/图本报记者贾凌煜
扶贫基地里养木耳
不交租金教技术
冬季来临,新一季的木耳菌种也开始了种植。
16岁的马孝慈就是这些贫困户中的一员。十余年前,马孝慈的父母离异后,母亲走了,身有残疾的父亲外出后,就再也没回来。年幼的孝慈被三叔马汉江接到了家中,自此跟随三叔一家人生活。“一家7口,全靠三叔三婶种地养活。”马孝慈说,来到三叔家虽然生活上有人照料,但三叔家的日子也过得拮据。好在三叔是个勤奋的人,经过几年努力,自己盖起来两座大棚,种植木耳,一家人的日子也算过得去。
“眼看孝慈长大成人,以后他的生活怎么办,得替孩子寻个出路啊。”马汉江说,从盖棚到买完菌种,一座大棚成本在5万元左右。虽然自己盖起了两座大棚,但再给侄子盖一座,着实有些吃力。
济宁启动***工作以后,马孝慈所在的王庙镇,有家昌健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在这里设立***基地的想法,瞬间跃入当地扶贫办工作人员脑中。
2015年马孝慈在合作社承租了两座大棚,说是租,其实合作社一分不取,免费提供给贫困户使用。同时,合作社提供技术指导,木耳种植成熟后,还给他们推荐销路。
少年辛勤忙碌一年
赚下4万元积蓄
免费的大棚有了,购买菌种仍不少花钱。鱼台县扶贫办和昌健食用菌种植合作社也想到了这些。凡是贫困户在合作社购买菌种,每袋比市场价格便宜0.3元。
“每座大棚能放置约4万袋菌包,每袋都便宜三毛,能省不少钱。”合作社理事长马汉友介绍,合作社坐落在王庙镇。经过几年的经营,虽然他自己富起来了,可是还想带动周边村民致富。除了免费提供大棚,合作社还吸纳贫困户到合作社就业。流转村民土地,对于丧失劳动力的贫困户,也可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挣些零花钱。
马孝慈年龄小,过去一年,大棚里的事宜,都由三叔帮忙打理。经过辛勤呵护,今年木耳成熟了,在合作社的帮助下,全部销售一空。每座大棚获得纯收入2万元,两座大棚加起来,16岁的马孝慈已经有了4万元收入。
如今,拥有100个大棚的合作社,6个租给了贫困户。和马孝慈一样,承租大棚的贫困户们,正逐渐摘掉“穷帽子”。
新闻推荐
本报鱼台讯(通讯员乔志宇)9月28日,山东省首届“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授奖暨孔府宴酒业新形象新香型新产品发布会在鱼台县召开。孔府宴酒成为鲁西南地区唯一获奖的酒企,也权威认证了孔府宴健康酒的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