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济宁 今日泗水 今日汶上 今日嘉祥 今日金乡 今日鱼台 今日微山 今日邹城 今日曲阜 今日梁山
地方网 > 山东 > 济宁市 > 今日汶上 > 正文

【劳模故事②】默默奉献中绽放

来源:安徽工人日报 2020-12-07 11:04   https://www.yybnet.net/

美术:陈子蕴 肖婕妤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在加速前行的时代,人们总是脚步匆忙,而在拥挤和喧嚣之中,有一群劳动者坚持着内心的价值追求,践行着自己的职业初心。他们淡泊名利、甘于奉献,坚守在一线岗位。他们耐得住孤独、守得住寂寞,内心从容自若,于无声处凝聚起坚韧的力量,绽放青春光华。他们数年如一日地追求职业技能的精湛,凭借专注和热爱,攀上新的高峰。他们的成长故事不仅赋予了劳模精神新的时代内涵,也化作一道光亮,烛照你我前行的路。

——编者

闪闪“发光”的秘诀

本报记者 钱培坚

柴闪闪,一个响亮的名字。16年前,柴闪闪从老家湖北老河口农村来到上海打工,进入上海邮政邮区中心局担任接发员。

因为技能过硬、工作出色,他先后被评为2018年全国邮政系统先进职工,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并在今年获评全国劳模。

此前,柴闪闪放弃了好几次晋升的机会,迄今,他仍然只是中心局信息大组的副组长。选择扎根一线,他有自己的理由:我是以上海市农民工身份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不能脱离了代表的群体,待在工友们中间心里踏实。

原本,柴闪闪的工作地点在机房,并不需要参加信件拣配,但只要一有空他就会到拣配间和工友们一起干。他不仅是为了帮大家干活,还想听大家说说心里话,以便更好地履行农民工代表的职责。

接发员的工作是充当邮件转运人员的调度者,一线转运人员需要根据接发员提供的信息工作。因此,柴闪闪从不允许自己迟到。每天,他总是提前半小时到单位,充分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遇到“双十一”“双十二”购物节这样的快递高峰时段,或者有大型会议在上海举行,邮件需要安检等特殊情况,柴闪闪和同事们就会拿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干劲儿,夜以继日地连轴转。

繁忙的工作之余,柴闪闪一直没有放弃学习。这些年来,他以团支部书记的身份,组织分中心转运岗位的青年员工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自我提升,并且第一个获得了本科文凭。在他的带动下,几十名职工提升了学历,20多名职工晋升了高级工、中级工技术等级。

如今,作为邮件接发的专业技术人才,柴闪闪依然忙碌在邮政一线。“走得再远,也不能忘了来时的路。”他说。

守护逝者生命的尊严

本报记者 丛民本报通讯员 李兴正

辛沙沙被人们称作“生命摆渡人”,30岁的她已经在济南殡仪馆当了8年入殓师。

辛沙沙的老家在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的农村,2010年,她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主动选择了“现代殡葬技术与管理专业”,背负着一众亲友的反对和不理解,她来到北京开始了专业学习。

“学校的这个专业当时一个级部才80多名学生。很多男生毕业后都改了行。干了这份工作后,我在租房时好几次都被房东婉拒了。”辛沙沙回忆说。

“婴儿来到世界上,护士会给他洗干净,让他开始新生活。我们也希望逝者能以最自然、最安详的状态离开,给人生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辛沙沙说,自己第一次单独为死者“善后”,是处理一位与她年纪相仿、罹难于车祸的姑娘的遗体。当她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努力,把宛如生前的遗体交给逝者家属时,“他们当时那种难以言说的感激、发自内心深处的感恩,到现在我还记得清清楚楚。”

“那一刻,我清晰地感到这份职业、这种劳动,不仅受到人们尊重,而且很有意义。”深刻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和劳动的光荣,辛沙沙更加坚定了从事这份职业的决心。

“入殓师努力将逝者的面容画得安详,让逝者可以更优雅和有尊严地离去。对生者来说,那一面,也是逝者留在生者心中最后的样子,是告别,更是努力接受和放下的开始。”辛沙沙这样理解自己的职业。

在过去的8年间,辛沙沙每天至少会为6位逝者整容修复。截至目前,经她手整容的遗体已达1万多具。

时至今日,尽管还是要面对外界或多或少的不理解,但辛沙沙不后悔当初的选择。

今年当选全国先进工作者后,辛沙沙倍受鼓舞。“用自己的微光,凝聚正能量,点亮生命之路。”辛沙沙说,这就是她的毕生所愿。

给乘客“稳稳的幸福”

本报记者 朱欣

最近,全国劳模陈燕常被问到一个问题:工作以来遇到过哪些困难?这让她有些为难。“即使有过一些委屈,但转眼就忘了。”性格乐观开朗的陈燕说,更多时候,她记住的是这份工作带来的愉悦:有位大爷一上车就给她敬礼,好几位大姨常给她递瓜果梨枣,疫情期间和乘客们互赠口罩……

陈燕是安徽省阜阳市公共交通总公司的一名驾驶员,从业已有17年。

1999年,18岁的陈燕面临两个选择:进纺织厂当工人,还是上技校学开公交车。父母觉得开车太苦,希望陈燕进工厂,但她坚持选择了后者。当时的陈燕觉得,“能开公交那么大的车,很酷。”于是,她背着书包进了技校。2003年,经过两年的文化课学习、一年的驾驶培训后,陈燕走上了公交驾驶员的岗位,那年她23岁。

初上岗时,尽管已有充分的实习经验,但陈燕还是觉得在学校里学的东西不够用。作为一名公交车驾驶员,不仅要会开车,还要开得好,“同样的距离,别人用200公升油,我多用一公升,就说明技术不过关。”

在陈燕看来,车开得好还不够,车子出了毛病还要会修。练车技、学修车,就这么慢慢磨了一年多,才算和公交车打好了交道。

陈燕需要打好交道的还有乘客。刚入行时,车上有售票员,陈燕和乘客打照面的机会不多。随着无人售票车的推广,整个车厢就剩陈燕和乘客了,这让陈燕常常觉得背后“压力山大”。不过最终,陈燕把这些“背后的压力”都变成了自己的朋友。

工作10多年来,陈燕的公交一直保持零投诉。她的秘诀很简单:对乘客多一点微笑、多一点问候、多一点细心、多一点爱心、多一点奉献。

9路公交车是陈燕主要负责的线路,在这条线上来来回回十几年,陈燕从未发生过事故。她一直努力给乘客送上“稳稳的幸福”:为给乘客提供整洁舒适的乘车环境,陈燕每天5点准时起床,提前到岗打扫车内卫生;给晕车乘客准备糖果、橘子;为行动不便的乘客找座位;过节时还给小学生准备礼物……

谈及未来的打算,陈燕想培养更多对公交事业真正有感情的人,“有感情才会愿意付出。”不过,眼下她有个更近的目标:平平安安过个冬。陈燕说,冬天是交通事故多发的季节,没有什么比乘客安全更重要。

销售冠军的“服务经”

本报记者 关晨迪

8000多个日夜、十几万字工作日记、疫情期间筹集资金购买近6万元的防护用品……这是全国劳模、南京新街口百货商店股份有限公司电子商务部负责人吕雪瑾对奉献精神的生动诠释。

自费到厂家当学徒,只为尽快掌握鞋类商品特性;每日往返于仓库与柜台间的累计路程多达万米,只为帮顾客挑选到心仪的鞋子;平时加班加点、节假日放弃休息,只为把日常的工作做好。这些常人眼里难以做到的事情,在吕雪瑾看来,都是小事。

“因为热爱,所以可以不计报酬和付出”,在她眼中,奉献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当你全身心投入,就会有满满的获得感和成就感”。

近年来,传统实体商业受到电商模式强烈冲击,举步维艰。当时在客服中心任职的吕雪瑾看在眼里、急在心中,她反复摸索实体与电商的优缺点,苦寻良策,最终开发出“老字号商业信誉+劳模品牌资源+场景化休闲购物体验”与线上营销有机融合的新型服务模式。

眼看着新百商店的效益一天天好起来,吕雪瑾悬着的心终于落地了。从最初的“为每一双脚找到合适的鞋”,到如今带领“吕雪瑾劳模创新工作室”为新百商店带来上千万元的经济效益,无论是作为营业员,还是担任新百电子商务部的负责人,吕雪瑾总能把自己的工作当成事业去热爱,不计得失。

工作之余,吕雪瑾发挥劳模传帮带的优良传统,悉心总结营销经验,陆续编写了《面料知识》《顾客心理学》等20多门专业培训课件。同时,牵头各类职业培训数万人次,帮带新员工500多人次。

疫情期间,吕雪瑾以个人名义向南京市慈善总会防疫捐款5000元。当得知南京市中医院组织医疗救援队驰援武汉后,她立即带领劳模工作室筹集资金购买了价值5.88万元的防护用品,无偿捐赠给南京市中医院赴武汉医疗队。

“奉献很有获得感。当我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得到顾客的赞许和肯定,我也从中收获了信心和动力,也更加明白做这份工作的意义。”吕雪瑾笑言。

一师一校34年

本报记者 陈昌云

云南省广南县莲城镇落松地小学教师农加贵很爱他的学生,尽管目前只有6名。

“从1986年9月,我独自创办这所小学以来,不算目前在校的6个孩子,我总共教了11个班,有110个学生毕业,平均一个班有10个学生。这些学生分布在全国各地,有公务员、有打工的、有在事业单位的,分布在各行各业。看到他们走出落松地,找到自己的幸福归宿,我很高兴。”农加贵欣慰道。

农加贵今年54岁,他从20岁开始,就把自己的人生和命运交给了当时被称为“麻风小学”的落松地小学。当时,这个1957年设立的集中收容麻风病人的新建村有村民280多人,症状明显的病人还有几十位。

34年间,农加贵甘于清贫、执着坚守,一个人撑起了一座学校,照亮了110个孩子走出大山的路。

2017年以来,农加贵的故事被媒体广泛报道,他的名字和落松地小学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农加贵屡屡被“请出来”参加各种活动、做报告、讲演,落松地小学也因为各种前来参观的人变得热闹起来,“以前一年到头,极少有人会来学校。”

成为“名人”的好处是,农加贵觉得增加了见识,提升了素质,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力。“今年9月前夕,上级投资200多万元重新建了教学楼,有四层,很漂亮。”他说。

“还有一个最大的变化是,学生、学校和我,都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尊重,以前连我到中心校开会,都会受到歧视,学生们就更不用说了。”在农加贵看来,尊重的仪式感还体现在州县不少单位把落松地小学当作学习典范,“广南县好多单位到我们学校搞‘初心课堂’,学校被定为‘广南县理想信念教育基地’‘文山州民族团结示范教育基地’”。

34年前,农加贵接下这份当时每月只有19元工资的“高危”工作时,没有想到自己和学校的故事会有这么好的结局,更没想到自己临近退休还有机会获评全国劳模。“我还是广南县总工会的兼职副主席,这个以前做梦都没想到过。”农加贵说。

“状元排工”的山水之乐

本报记者 李润钊

“山里的歌儿,实在多哟。山里的歌儿,实在美呀。山里的歌儿,真好听咯。山里的人儿,喜欢赞劳模哟。”一曲改编版的泰宁山歌在福建省三明市上清溪山谷间回荡。

唱歌的人是全国劳模、泰宁旅游有限公司职业排工黄盛腾。戴着奖章、挥舞着手中的竹篙,站在自己坚守了27年的竹排上,他口中唱着悦耳的山歌穿行于峡谷之间,向往来游客传递着劳动的自豪和骄傲。

从小就在上清溪边长大的他,脸部黝黑、手臂健硕。一抡起竹篙,就精神抖擞。撑着两米宽的竹排稳稳穿行于狭窄的岩壁缝中,黄盛腾一招一式如行云流水,竹排绝不会“碰壁”,崖壁上满是他和艄公们用竹竿打下的孔。

20年来,他撑排近8000趟,每年出排量都要高于普通排工20%以上。他不仅从未被游客投诉,还得到了无数游客的好评。

“我们前方的山岩像大象的鼻子,这个景点叫作‘象鼻吸水’,用我们‘泰宁式英语’来说就是elephant nose sucking water!”近两小时的漂流,黄盛腾不仅要保证行排安全,带着游客们畅游峡谷,还会时常以幽默风趣的讲解,为游客带去欢乐。他用这口通过看电视自学的“泰宁式英语”,在泰宁申报世界地质公园、世界自然遗产时为考察专家组进行讲解,被称为“状元排工”。

近年来,泰宁县旅游业持续走旺,上清溪景区客流量不断增多,排工的工作量加大。每天辛劳,黄盛腾却乐在其中:“撑排能和不同的游客交流,每次在游客脸上看到笑容,我就很快乐。”

“年轻时,打开家门就是山,山外面还是山。老人们都说要走出去,走到山外去,我却舍不得离开这片山。”黄盛腾告诉记者,现在山里通了公路,旅游业发展起来了,村民也富起来了。他可以每天驾着竹排载着游客在山里穿梭,守着家门口这一座座层层叠叠、郁郁葱葱的山成了他最大的快乐。

新闻推荐

做活基层统计 提升工作质效

“咱们镇政府统计部门帮助我们办理手续的同时,积极对上争取优惠政策,为企业节约了300余万元指标费用。”近日,山东汉峰新材...

汶上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汶上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奔向我家的小康2020-11-27 07:06
评论:(【劳模故事②】默默奉献中绽放)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