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杨柳通讯员荣静静
近日,在汶上县刘楼镇徐老庄村特色农业种植基地的葡萄园内,56岁的张香兰和另外两名老乡正忙着采摘葡萄,装箱后再发往济宁市各农贸市场。据悉,张香兰是徐老庄村村民,一直在葡萄园里干活,“以前在家种地,一年收入不足3000元。如今把家里的3亩土地流转到后,光流转费就有2800元,每个月还有2000多元的务工工资,平时还能兼顾家里,这样的好事以前想都不敢想。”张香兰笑着说。
徐老庄全村共900户3200余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2户45人。近年来,该村通过不断探索特色农业种植,培育出了西瓜、葡萄、圣女果、甜瓜、蔬菜等扶贫产业,农民不出家门就有事干,有效带动了农民脱贫致富。“咱们的一款彩虹西瓜能卖到6元一斤,阳光玫瑰葡萄能卖到8元一斤,并且一直供不应求。”品味葡萄负责人徐义告诉记者,目前,该园一共有23个高温棚,4个连体棚,占地150余亩,全部种的西瓜、葡萄、圣女果、辣椒、甜瓜等,年产值达150多万元。
别的村一到冬天就闲了,然而在徐老庄村,村民一年四季都有活干、有钱挣,采摘、分拣、称重、装袋,每天工资60至70元。“冬天棚里全部种的反季节蔬菜,越到冬天用的工人越多。”徐义表示,他的23个大棚,四季可摘,到冬天每天采摘量有3000多斤,全部发往济宁市城区。记者了解到,未来刘楼镇将继续围绕“瓜果蔬菜”做文章,立足特色种植业,依托扶贫项目资金,持续探索脱贫动力,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真正开启百姓致富“新引擎”。
新闻推荐
9月15日下午,汶上县疾控中心联合汶上县体育中心开展了“915”减盐宣传周活动,向公众宣传“915”(就要5克)的减盐理念,传播低盐...
汶上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汶上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