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唐修岳
本报通讯员刘长春胡克潜董文敬
“我年轻的时候,在邻居家看到一本《郕国城记》,是手抄古本,书中记载周武王克商以后,把他的弟弟姬叔武封到古郕国任第一代国君,古郕国的原址就是咱们现在的古城村……”近日,汶上县郭楼镇古城村村民张晋卿向记者讲述了古城村的历史变迁。
为进一步传承保护郕国历史文化资源,古城村抓住美丽乡村建设时机,修复护城河、保护72眼对花井、重现“荣子三乐”故事、建成郕国城历史博物馆,打造了“郕国故都、荣子故里”的文化品牌,形成了优秀传统文化体验区,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古城村的文旅环境还引来了企业投资。上海一家农业技术公司与村里达成合作,投资2000万元,流转土地200亩,重点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村集体以管理服务和基础设施入股分红、公司以资金入股分红、村民以土地入股分红,凭这个,村集体每年增收16万元。”古城村党支部书记李召林说。
产业项目带来的效益是乡村持续振兴的源头活水,古城村的振兴之路为汶上县提供了样板。汶上县成立专班全力推进项目建设,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同时,加大“三农”投入力度,形成财政投入保障长效机制。今年以来,汶上县确定了具有示范性、带动性、成长性的“一镇一带三园三企六区九基地”即“113369”项目乡村振兴示范重点工作。示范项目聚焦农业“新六产”,突出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强化农业领域“双招双引”,在农产品精深加工、一二三产融合等方面招引落地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做强特色品牌。目前,汶上县乡村振兴项目库中,产业振兴项目有56个。
乡村振兴,基础是土地,主要资源也是土地,抓好农村土地改革,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先手棋”。白石镇收回闲置荒片面积380余亩、闲置或超占宅基地面积60亩,拆除退出闲置农房90处,涉及农户200户。同时,利用专项资金、涉农资金、招商引资,对退出的空闲宅基地进行复垦,与济宁祥和农业有限公司合作发展茶叶种植220亩,对于村内面积较大、利用价值较高的闲置建设用地对外发包出租。将全村2000余亩土地全部进行集中流转,村委通过提供设备维护等方式收取每亩50元的服务费用,庞楼村每年可增收30余万元。
为盘活利用闲散农村宅基地,汶上作为全省试点县,探索出了“合村并点”“退出盘活”“宅基地使用权入股”和“产业拉动”四种形式。对空置率高的村庄,进行社区改造,以新房换旧房,提高宅基地利用率,节省建设用地指标。按照“退得出、盘得活”的思路,通过有偿收回和对多占用的宅基地劝退,盘活宅基地资源。将空置宅基地,保留群众资格权,实行宅基地使用权入股。充分利用闲置房屋,积极发展文化、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通过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该县将节约的土地指标统筹用于园区发展,保障了重大项目建设用地。目前,全县共腾退宅基地1380宗,复垦耕地957亩,盘活农村闲散土地4145亩,预计每年可增加集体经济收入150万元。
与庞楼村紧邻的夏村积极践行绿色生态发展理念,依托山地资源,大力发展农、林、旅游等多种产业。同时,探索发展产品深加工项目,目前已经开发了百合花茶、食用百合、药用百合、昙山紫花生等产品,并通过互联网进行销售,年增收10万元。结合健康绿色生活理念,打造了生态茶庄、“昙山氧吧”、果木认领、有机蔬菜科普讲堂等乡村旅游景点和互动项目。今年以来,实现接待游客30000余人次,村集体增收3万元。
近年来,汶上县坚持以科学规划为引领,以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为抓手,充分发挥科技平台支撑作用,加大机制创新工作力度,不断提升农业特色化、多元化、品牌化、高端化水平。全县建成郭楼镇休闲旅游农业产业园、军屯乡生态观光农业产业园、苑庄镇优质蔬菜产业园、白石镇高价值经济作物产业园、次邱镇芦花鸡产业园等一大批产业集聚区。全县发展高价值经济作物26万亩,设施蔬菜面积达到5万亩。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05家,其中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34家。全县土地流转率达到56%,土地托管服务面积达到45.5万亩,整建制土地流转的乡镇达到3个、整建制村96个。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1177家,家庭农场499家。打造了“汶水”芦花鸡、“丰泽农庄”有机蔬菜、“绿叶”馒头等一批知名农产品品牌。
◆成立专班全力推进项目建设,确定了“一镇一带三园三企六区九基地”项目乡村振兴示范重点工作
◆全县建成郭楼镇休闲旅游农业产业园、军屯乡生态观光农业产业园、苑庄镇优质蔬菜产业园、白石镇高价值经济作物产业园等一大批产业集聚区
◆打造了“汶水”芦花鸡、“丰泽农庄”有机蔬菜、“绿叶”馒头等一批知名农产品品牌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盖鸣霆摄影记者李姣通讯员王翔赵爱红洋花布、雪花膏、铁皮暖瓶、棉纺车,还有粮票、邮票以及一张张老照片、一幅幅...
汶上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汶上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