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董绍进 通讯员 白振森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在高新区接庄街道乔庄村、丁庄村连片的菊花,成为一道药花共赏的风景线。
接庄街道紧靠泗河,土质为沙土性质,泗河沿线村庄历来就有种植中药材传统。为发挥传统中药材种植优势,提高综合种植效能,以垞河村福铭祥中草药种植合作社为龙头,组织流转了土地2000余亩,并根据市场形势,种植了菊花、金银花、丹参、白术、知母为主的中药材品种,以垞河村为中心向周边村庄扩展,目前已在乔庄、丁庄等村发展了一定种植规模。在种植管理上,完全按照高效、生态、无公害管理模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每年10月底进入菊花、丹参采收季,在乔庄村成片的药菊种植基地,参与采摘的村民每天超过200余人,20余天的采收期收获产量可达150吨。合作社获得丰收的同时,村民也有了可观的收入。
在这项工作中,“乡村振兴服务队”发挥了积极作用。按照山东省“万名干部下基层”工作安排部署,接庄街道“乡村振兴服务队”全体人员积极参与到经济建设工作中去,走访调研、摸实情,运用团队优势聚焦问题出实招、办实事,有力推动了特色产业经济发展。了解到这一产业信息后,汶上县郭楼镇“乡村振兴服务队”专程赴接庄街道乔庄中草药培育发展基地考察,多次邀请专家和技术员,到郭楼镇郑庄村指导金丝黄菊的种植管理,并引进观赏兼药用芍药100余庙,通过精准技术指导,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显著。
剔除杂叶
排队过称
风干晾晒
集中分拣
精心采摘
喜获丰收
新闻推荐
丰收的喜悦本报记者满涛通讯员白振森文本报记者刘建新摄“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正是赏菊、采菊时节,在济宁高...
汶上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汶上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