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给儿子娶媳妇,丈夫贾维革就把“哑叔”请上了饭桌。打那时起,22年来,信秀荣就为他洗衣做饭,看病抓药,一直到他92岁安然离世。
送走“哑叔”,信秀荣也进入古稀之年,身板还算硬朗,可耳朵不太灵光,于是儿媳王香荣便放下在县城的小生意,陪着她一起为来访者讲述这些年的酸甜苦辣。
在家里,他排第一,
孙子孙女都排在后边
“哑叔”名叫贾进朴,天生聋哑,一生未婚。按辈分,信秀荣喊叔,可从关系上早出了五服,在这个900多人的村里,不是关系最近的。信秀荣照顾他这么多年,是因为丈夫当年的一句承诺。
贾进朴本来有个哥哥,也先天聋哑,终生未婚,哥俩靠放羊、种地、吃低保等相依为命。1996年,哥哥去世,一直受照顾的贾进朴,饭不会做,衣不会洗,70岁了,也不想去养老院,近门子也没照顾的人。怎么办?村委会一帮人专门碰头商量。
“要是没人管,我就照顾,给他养老送终。”贾维革说。
实诚人贾维革回家和妻子信秀荣说了,信秀荣点头同意,从此,家里饭桌上多了一个人——贾进朴。
这多的可不是一个普通人,是个有脾气还不会说话的老人。家里有一个鸡蛋,信秀荣先端给他吃;生活再拮据,过年添新衣服,他都是第一份;住在自己家的他不过来吃饭时,信秀荣用保温壶把菜、馍、粥一样样先送到他床前,回来再自己吃饭;他有个头疼脑热、磕磕碰碰,信秀荣都要求儿子、媳妇第一时间买药、送医……
“俺娘什么事儿都是先记着爷!”说着过往,儿媳王香荣有些“吃醋”,“她一直把爷排在俺前边,排在俺俩孩子前边。”
丈夫去世,帮照顾孙辈,
多忙多累,她都没放弃
信秀荣有5个女儿、一个儿子,养大这一堆孩子,吃了不少苦。好在,和丈夫两个人相互扶持。
1996年,丈夫把贾进朴领进门。
1998年,给儿子娶了媳妇。
1999年,丈夫患结肠癌,动了一场大手术。
2000年,丈夫撒手西去。
临终前,贾维革对信秀荣说:“咱既然揽过来了,就把叔照顾好,给他养老送终,别让人家戳脊梁骨。”信秀荣含泪答应。那年,信秀荣56岁。一直依赖丈夫的她,夜里不知道哭醒过多少回。为丈夫治病拉下了一屁股债,儿子在外打工,儿媳接连流产,自家地里长满了草……她把痛埋在心里,下地干活,操持家里,在老人面前强装笑脸,小心翼翼地照顾儿媳。
上天眷顾良善人。2003年,儿子结婚5年后,信秀荣终于当上奶奶。先是孙女,后是孙子,信秀荣更忙了。儿子媳妇到县城做小生意,她在家带两个孩子,无论多忙,她都先把贾进朴老人照顾得妥妥帖帖。
2015年,老人开始卧病在床,吃喝拉撒都在床上。信秀荣把一口口热饭捧到他跟前。再到后来,老人只能进流食,信秀荣就把小米粥、奶粉,一口口喂到老人嘴里。无论冬天多冷,老人的衣服、被褥,只要脏了,她都第一时间洗干净。老人大便不畅,信秀荣就用手一点点为老人抠出来。偶尔,老人从床上滚到地上,儿子媳妇又不在家,信秀荣就满村里找人,一起把老人再抬上去。
“她做的这些,一般人都做不到。”多年的邻居崔瑞芝由衷赞叹,“就是伺候自己的亲爹娘,也做不了这么好。”
照顾老人就得亏待儿孙,
还得儿孙帮着一起干
家里不富裕,但信秀荣对老人花钱从不吝啬,总是竭尽所能,并且是一大家人倾尽全力。
2013年的一个傍晚,信秀荣正准备做饭,有个邻居来传消息:老人被车撞着了腿,在路上不能动了。信秀荣马上叫来儿子贾代成,让他把老人送到医院。儿子开上车,喊上自己的姐夫,一起把老人送到县医院,后来又转到济宁市医院。“姐,你给俺拿些钱,爷得去市医院。”在路上,贾代成给姐姐们联系。4天,花了13000多元,都是儿女们凑的钱。
伤筋动骨一百天。回到家,信秀荣不再让老人回他家住,把自己的房间让给老人,自己住进一个狭小的套间。白天,信秀荣喂一日三餐,端屎端尿;晚上,儿子睡在堂屋地板上,听着老人的动静,随时起来照顾。
“白天去县城卖东西,晚上警醒着照顾老人。”说起这些,信秀荣对儿子非常心疼,也有些安慰,“这些年,多亏了孩子帮着,也累赘了孩子。”
2015年那年下大雪,信秀荣摔着了右手,住院,休养,一个多月不能干活。儿媳就照顾贾进朴老人和她,女儿们则帮着接送孩子们上学。
好家风代代相传,
赢得社会赞誉
对一家人尽心尽力的照顾,贾进朴非常感激。但他,脾气有些怪,只要不满意,就倒饭菜、给一家人甩脸子。对此,信秀荣都是一笑而过,不放在心上。对孩子们,她也常说:“你爷孤苦,咱得照顾好。”
2018年2月,贾进朴临终前,拉住信秀荣的手,浑浊的眼睛里含着泪,最后他双手抱拳,面色郑重,好似在表达谢意。
料理完“哑叔”的后事,信秀荣松了一口气。可儿媳妇发现,从那以后,信秀荣腰驼了,耳朵也渐渐不好使了。
“她好多年前,就被我们村评为好婆婆、好媳妇。”村党支部书记李宗安说,“她为我们全村人做了个好榜样,带动了我们的村风、民风。”
“看某某这有儿女的,过得还不如哑叔(爷)。”这成了乡亲们常说的一句话。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多年来,儿子、媳妇、女儿们都把老人当成亲爷爷,对信秀荣也非常孝敬。今年10月,信秀荣被评为全省道德模范。她穿上最好的衣服,在儿媳妇的陪伴下走出了自己的村子——汶上县中都街道前草桥村,走出了县,第一次走进了省城济南。
“照顾老人,还能得到这么大的荣誉。”信秀荣不敢相信,“俺只是说到做到,不让别人戳脊梁骨。”
不会花言巧语,更没有任何豪言壮语。信秀荣,这位来自中都乡野的农家妇女,用22年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一诺千金”。
农村大众报记者魏新美
通讯员胡克潜李瑞宁
新闻推荐
本报通讯员井强代旭“是韵达快递吗?我在淘宝网上的旗舰店‘朴房手作’又下了一批新订单,麻烦加急一下,谢谢!”济宁市素印电...
汶上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汶上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