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宋延坤 通讯员 魏玉季 陈尚动
“九孔白莲藕,唯独俺村有。根根两米长,美味迷人口;大荸荠,水中藏。个个犹如金疙瘩,业农喜洋洋。”这本是汶上县次邱镇朱庄村农民经常说的两句顺口溜,记者日前获悉,该村近年来对白莲藕和荸荠种植这两项产业实施抢救保护和传承性种植,不仅使传统产业又重新面世,而且给当地农民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
传统产业复活,一亩地净赚两万多元
据了解,朱庄村农民有传统种植的习惯,其中,九孔白莲藕和香脆大荸荠在明、清两代就是贡品。然而,随着市场的冲击,朱庄村传统种植白莲藕和大荸荠的农民,逐渐放弃了这个传承千年的传统产业,纷纷外出打工。原来朱庄人引以为豪的莲藕飘香、荸荠满塘的景象不见了,天南地北慕名前来购买产品的客商无不抱憾而回。
面对这个“心病”,挖掘恢复令人神往的传统产品,成了村党支部书记朱红军的头等大事。近年来,他带着产品资料和带着水土标本,上北京、去济南、进农科院,同时找来本村祖传的老种植户,与高级农艺师共同研讨和发掘,一门心思要把濒临失传的传统产业复活。
经过农艺师和当地土专家的共同努力,恢复开发了九孔白莲藕和大荸荠的育种、种植、生产、管理等方案、方法。随后,村里筹投资数百万元,聘高人、挖田方、抓管理,种植面积也由2017年的200亩增加到了今年的1000多亩,亩均净效益也达到了两万元,而且成为一道美丽的乡村美景。
实现规模经营,组织成立专业合作社
为实现规模经营,为村民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朱庄村以土地流转的形式,把全村一家一户零散的土地集中起来,统一规划使用。
同时,还按照“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组织成立了明远种植合作社,来推进这一特色农业的产业化、规模化、组织化、高效化。此外,为发展传统农产品电子商务,走特色品牌产品发展路子,该村还在积极筹备建设冷链物流和仓储加工,不能外出挣钱的村民除了定期领取土地租金外,还可在大户或合作社从事产业生产管理中获得工资性收入。
据朱红军介绍,九孔白莲藕和次邱大荸荠一律实行绿色生产,不打农药,不施化肥,其使用的主要肥料是当地养鸡大户自产自加工、含钾量极高的的绿色鸡粪农家肥。
“次邱白莲藕、大荸荠早已成为闻名鲁西南的地标性文化符号,近年来通过朱庄村的保护性挖掘复产和传承实践,使濒临绝迹的传统农产品又焕发生机。
新闻推荐
本报通讯员王广蓬济宁能源发展集团严格落实市委市政府及市国资委各项工作部署,坚持“把方向、促经营、助转型、强保障”四...
汶上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汶上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