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不仅需要教会学生书本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结合自己多年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谈几点体会。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课堂气氛不活跃、教学方法单一。传统的小学数学都是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进度,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且枯燥单一的课堂环境也难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思维定式阻碍创新能力的培养。数学课程又是一门极具思考的学科,往往教师在讲解一道题目时,不会选择最容易的解法,而会选择最容易理解的解法。长此以往,学生便会受到思维定式的影响,他们在做题时只有照搬照抄教师的解题方式,并不会举一反三,在遇到相同类型的题目时,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从众心理影响学生思考。调查发现,当教师在课堂上提出一个问题时,一些积极的学生会用于回答教师的问题,而一些缺乏自信心的学生不能够在心底坚定自己的想法,最后只能将其改成和别的同学一致的答案。这种从众的心理不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最终失去创新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策略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第一动力,要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就需要增强数学课堂的趣味性,而一堂课的开始是尤为关键的。教师可以结合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工具来导入,是一个良好的课堂开头。
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天性,往往一些有趣的事物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教师可以在数学教学中结合游戏教学,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潜移默化的掌握好知识。例如:在小学数学人教版教材《小数除数》一课中,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整除”、“余数”的概念。教师可在课前准备好12张卡片,并且让学生将这些卡片进行分堆,并且规定每堆卡片数量必须相同。学生经过动手操作都会产生疑问:为什么5堆的卡片会有多余的卡片。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根据这个问题来开展整堂课的教学内容,提出“整除”、“余数”的概念。通过这种游戏的教学方式,很容易就让学生理解知识点,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小学生有着活泼好动的特点,在课堂互动的过程中能够提高彼此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同时在互动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模型思想。教师需要增加课堂上的互动时间,将课堂上的一部分时间交给学生,这样不会影响教学的进程,反而会得到意想不到的课堂效果。
注重教学与生活的结合。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有着紧密的联系,学好小学数学能够对学生的生活方方面面起到帮助的作用。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有意识的将数学问题结合生活,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他们的生活中充满了数学,同时这也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布置开放式的课后作业。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有意识的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这可以从学生的兴趣着手,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多元化的教学方式。除此之外,教课后的练习题设置中,教师也能通过开放式的作业布置,锻炼学生的解题答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思维。从举一反三的角度来看,教师更应该注重学生的解题过程中所运用的方法。
(汶上县南站镇石村小学 房茂印)
新闻推荐
坚守平凡 亦是不凡 敬老爱亲,她践行25年孝道 水上邮路,他跑出30万公里
近日,由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委市直机关工委、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济宁日报社、济宁广播电视台组织的“济宁好...
汶上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汶上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