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媳妇是真好啊!”近日,在济宁汶上郭玉芳家中,刚一见面,92岁的婆婆率先开口。听到婆婆这么说,郭玉芳接上话,“照顾您还不是应该的嘛。”娘俩坐在一处,郭玉芳的双手顺势放在了婆婆的头上,轻柔地捏着。虽已92岁高龄,但婆婆眼不花,思路清晰,只是有些耳聋,需大声说话才能听得清。 “我已经连着两年春节都在医院过了。要是没俺儿媳妇,我早就不在了,这个家也早就散了。”婆婆患有肺气肿、高血压、冠心病等,稍一活动或激动就会憋闷。聊了会儿天,婆婆喘气声明显紧促了些,郭玉芳示意婆婆不要说话,休息一会儿。可婆婆难掩激动之情,诉说着儿媳的好。
在枣杭这个3000多人的村子,无人不知郭玉芳的孝顺,大家替婆婆感慨有个好儿媳,替大爷大娘感慨有个好侄媳。
上世纪80年代,郭玉芳经人介绍与丈夫王正军相识。婚前,郭玉芳就知道男方的父亲身体不好,还有个一直未婚的三叔一起生活。婚后,郭玉芳发现,丈夫已经60多岁的大爷、大娘无儿无女,她主动承担起照顾他们的重任。如此,公公、婆婆、大爷、大娘、三叔,一个家里最多同时有五位老人需郭玉芳照顾。
1991年春节前,公公因哮喘病发作,住院两个月。其间,公公还病重昏迷了一个月。这时,郭玉芳7个多月的儿子又因为肺炎住院。这边照顾公公和孩子,家里还有四位老人得吃饭。那段时间,郭玉芳医院、家里两头跑,夜里没睡过一个好觉。公公和儿子慢慢好转,郭玉芳有了新想法。“公公虽是慢性病,一旦憋闷时经常半夜喊医生,如果我们自己会救治,岂不方便。 ”1992年,她果断支持丈夫到卫校学习,自己承担起照顾这个大家庭的重担。如今,回想这30多年的日子,性格要强的郭玉芳,能自己干的事,不愿麻烦别人。能两个小时干完的活,绝不拖沓半天。 贾凌煜
新闻推荐
葡萄熟了日子甜 汶上县南旺镇发展特色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侧记
本报记者张彦彦本报通讯员姬广帅立秋过后的清晨,凉爽宜人。汶上县南旺镇柳林三村的葡萄园里,园区负责人刘玉兵正仔细查看葡...
汶上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汶上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