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浩奇吕光社
本报通讯员姬广帅
“随着欧利德品牌的不断打响,销售市场已从省内拓展到河南、江苏、浙江等地,一台挖掘机利润抵过去3台……”7月26日,济宁市欧利德智能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滕新华说起人才引进为企业发展带来的效益,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欧利德智能工程机械有限公司位于汶上县南旺镇,是一家研发、生产、销售智能挖掘机的创新型企业。公司成立之初,主要采取代工的生产模式,效益较低。南旺镇得知这一情况后,组织人才招引专班,与公司一道赴济南、上海等地,有针对性地招引专业人才,先后柔性引进2名博士,并在公司新建博士工作站。在人才的引领带动下,公司现拥有1项发明专利、20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自行研发生产W18-5、W20-5、W30-5等型号挖掘机,广泛适用于市政工程、园林建设、农田水利建设等领域,市场前景一片大好。
据了解,南旺镇在人才引进工作中,突出靶向性、实效性,围绕机械制造、精细化工、纺织服装、文化旅游等支柱产业,重点招引创新型、技能型、实用型人才。同时,增强引才“柔软度”,采用短期合作、退休返聘、技术“联姻”、服务外包等形式,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及团队。截至7月底,南旺镇柔性引进上海交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山东艺术学院知名教授及创新团队3个、泰山产业领军人才3人。
南旺镇以乡情乡愁为纽带,招引本籍人才回乡就业创业。“除生产儿童汉服之外,我们紧跟市场需求推出了成人汉服,采取高端定制的模式,目前产品供不应求。”7月29日,汶上县南旺镇返乡创业青年、襄荷工坊负责人刘倩一边忙着核实订单信息一边欣喜地说道。
2012年6月,大学毕业后的刘倩前往青岛就业,一次偶然的机会,她了解到家乡正在实施人才返乡创业工程,返乡创业大学生不仅在用地、税收等方面享有优惠政策,当地政府还提供政策咨询、项目申报、融资对接等“一揽子”服务。加上难以割舍的乡愁,2018年11月,刘倩回乡创立襄荷工坊,利用在外积累的经验和人脉,一头扎进了汉服制作事业中,组建队伍、研发产品、商业洽谈、拓展销售渠道等等,忙得不亦乐乎。辛勤付出换来丰硕成果,襄荷工坊项目被省科技厅确立为西部经济隆起带人才计划项目,精心设计制作的汉服赢得了市场的一致认可。
“我们将牢牢抓住人才这一核心竞争力,确保人才安居、乐业、前景远大,为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南旺镇党委书记颜世旺说。南旺镇坚持当好爱才留才的“店小二”,为人才提供包括医疗保健、素质提升、休假疗养在内的多样化服务,营造宽松、信任、包容的创业氛围,确保人才引得来、干得好、留得住。
新闻推荐
□记者王浩奇报道7月26日,汶上县南旺镇坝上村的豆地里,村民吴兆房给记者讲述旱情。□本报记者王浩奇...
汶上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汶上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