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勺之战》剧照
“梆声荡城乡,琴声诉衷肠。”高亢激昂,刚劲有力的莱芜梆子已经在济南市莱芜区及周边地区演绎了300多年。朴实逼真,气氛火爆,既是莱芜梆子独具特色的表演风格,也是莱芜人粗犷豪爽、奋发向上的性格体现。因其乡土气息浓郁,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欢迎,被亲切地称为“家乡戏”。
莱芜梆子,又叫“莱芜讴”、“靠山梆子”和“本地梆子”,属国家稀有剧种。2006年,莱芜梆子入选山东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关于莱芜梆子剧种的起源,有三种说法:一是由流行于鲁西南一带的梆子腔演变而来;二是由徽班传授;三是由徽戏和梆子腔结合而成。据《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分卷记载,道光三十年(1850年)前后,徽戏班“老阳春”沿运河北上至泰安一带,同时秦晋梆子也经河南流传至汶上地区,“老阳春”逐渐吸收了梆子腔的艺术形式,形成了“杂交”艺术。随着时间的推移,本地演员日渐增多,杂交艺术越来越多地吸收了莱芜的方言习俗,形成了风格独特的莱芜梆子。
济南市莱芜梆子艺术传承保护中心(莱芜梆子剧团)是表演莱芜梆子的唯一国有院团。自建团以来已挖掘、整理、改编传统剧目382个,现代剧目133个。经典剧目《送猪记》《三定桩》《红柳绿柳》《赵连岱借闺女》《儿行千里》《推媳妇》等曾多次进京演出。其中,《三定桩》《红柳绿柳》等还被搬上了银幕。
不仅传统剧目备受好评,新创作剧目也不甘示弱。近年来,他们创作演出的《儿行千里》《长勺之战》《第一书记》等现代戏连获十届山东省“精品工程”奖及山东省文化艺术节多项大奖。尤其是现代戏《儿行千里》自2008年创作上演以来便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好评,曾先后两次进京演出,三次在全省巡回演出,2012年,获得全国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2013年参加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并获文华奖优秀剧目奖。(撰稿/爱济南新闻客户端记者彭栋 供图/济南市莱芜梆子艺术传承保护中心)
本期“济南故事”小结:
梆声荡城乡,琴声诉衷肠。
传统接地气,创新有活力。
新闻推荐
今年“端午节”适逢夏季高考,全市公安机关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和省公安厅的统一部署,扎实落实端午节假期和高考安保各项工...
汶上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汶上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