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张静本报通讯员孙春花
近年来,汶上县工商局立足自身职能,在工商系统率先喊出了“放到底、管到位、服务到家”的改革口号,探索将工商部门的主要职能和工作设计为五大工程,经过艰苦实践取得明显成效。成绩面前,他们完善工作流程,继续深化改革,真正做到了为市场添活力,帮企业解难题,让群众得实惠,实现了企业、群众、政府“三满意”。
解决企业融资难题
积极实施助企融资工程。深化动产抵押、股权质押,促进银企对接,盘活企业资产。去年以来,通过调研,依据规则,联合银行在全省率先取消了动产抵押登记评估等环节,对设备、钢结构等资产价值的认定,可以凭购买发票、购置合同、银行自评的价值进行。需要提交的材料,除双方身份证明,不再做其他强制要求。动产抵押由原来至少需要一周时间,现在只需半小时左右即可办理完毕,同时为企业节省了评估费用。
去年,面对环保压力,汶上县华翔热力公司寻求转型升级,接入阳城电厂新热源,但施工面临1600万元资金缺口,准备以锅炉为抵押物办理动产抵押贷款,在以前评估时间就需半个多月,评估费4万多元。汶上县工商局通过与金融部门协调,取消评估,让企业提供了购置发票,一天时间为企业顺利融资1600万元,确保了取暖工程的如期开工。
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实施,促进了流程的缩短,效率的提高,也带来了融资额的大幅增长。去年仅动产抵押就为企业融资10.6亿元,比2016年同期增长了30多倍;今年截至现在,已办理动产抵押和股权质押助企融资19.3亿元,超过去年全年融资额。
优化环境增添活力
实施注册便利化工程。不断深化“一次办好”改革,积极推行“三让”工作模式。“三让”就是“让群众选、让群众点、让群众约”。他们打破行政区划界限,让群众在县域内所有工商服务窗口都可以办理基本的注册业务,实行全县通办、就近办,对偏远乡镇的实行预约上门服务,对所有大厅的窗口人员可以有选择的点单服务,对群众点单多、评价好的给予表彰奖励。执行企业注册一个工作日完成的承诺时限,材料齐全的即时拿照。实行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信息申报承诺制度,允许“一址多照”、“一照多址”、席位注册等登记。积极推进证照分离改革,一些审批和许可事项改为备案、登记、行政确认,对暂时不具备条件取消的,通过“多证合一”等方式优化服务,解决企业拿“照”后仍无法进行生产经营的问题。这些政策的落实有效降低了制度性成本,不仅促进了已有市场主体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催生了大量新的市场主体。截止到目前,全县市场主体总量达到50070户。其中,企业达到9352户,今年新注册登记1765户,同比增长54.96%。
为企业和消费者护航
专门扶持成长型企业注册商标,实施了商标助企工程。服装产业是汶上县的传统产业,然而大部分企业从事贴牌生产,来料加工,没有自已的品牌,产品利润低。针对这一情况,近年来,县工商局向县政府申请20万元设立商标发展扶持资金,对200余家企业从商标设计、名称查询、程序解释等方面提供全程服务并为他们免费注册商标。目前全县商标拥有量近1700件,培育地理标志证明商标6件,今年培育中的2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已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报,有相当市场美誉度的汶上芦花鸡地理商标品牌价值达3.5亿元。许多农户和农产品加工企业依托地标产品的种植、加工,销售额大幅度提升。
发挥职能优势,搭建信息服务平台工程。通过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途径,整合信息资源,他们建立了“工商助企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互助联盟”等多个微信交流群,为广大企业和合作社提供了交流互助平台,咨询法律问题,发布产品信息,平均每天咨询问题10多条,工作人员都及时进行解答,通过探索“互联网+政务”的便捷模式,提升了服务效能。
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开展百企护航工程。特别是对“四新经济”,开辟“绿色通道”,在全县率先提供有求必应、上门服务、预约服务、跟踪服务和延时服务,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全面打造人性化服务模式。截至目前,已对登记注册、动产抵押登记业务共上门服务161次,对特殊人群上门办理营业执照36次。对于企业周六周日等节假日要求办理业务的,实行有求必应上门服务制度。同时,在消费维权方面,始终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消费维权无小事”,实现了消费者投诉“按时办结率”和“群众满意率”都达到百分之百的“双百”目标。
新闻推荐
我的家乡汶上县,有着悠久的历史。公元前501年,孔子曾在这里任中都宰,所以汶上县又称为古中都。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我在县城上...
汶上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汶上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