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汶上县,有着悠久的历史。公元前501年,孔子曾在这里任中都宰,所以汶上县又称为古中都。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我在县城上中学。那时的县城,只有两条半拉子大街和几条巷道。人走在街上,旱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街上赶集办事的人,不是挑担子的,就是推小车的。偶尔有人骑辆自行车,按着铃神气十足地穿过,人们纷纷侧目、让道。县城有一座佛塔,上面安着一个大喇叭,每天早晚播放新闻和音乐。大街上远近竖着几根安着灯泡的电线杆,夜间几盏电灯忽明忽暗,有气无力地闪着昏沉的光。市民形容当时的县城是“半条马路三盏灯,一个喇叭响全城。白天路断难行走,晚上最怕路不平”。
中学毕业后,我回家务农。当时的农村,道路崎岖难行,人们外出办事,只能靠双脚,大家都戏称“11号车”。路全是土路、泥路,特别是雨季,进城买东西必须经过黄泥洼。鞋总被泥粘掉,只能打赤脚。手推车只要陷进泥里,两三个人才能抬出来。
那时,村里只有一家富裕户买了一辆自行车,车主人每天把它擦得铮明瓦亮,后来又用专门的塑料布条把车架全部包严,放到家里,平时自己都舍不得骑。有一天我母亲生病,要去济宁的医院。我迟疑再三,忐忑不安地找到车主人,欲借自行车一用。好在乡里乡亲,车主人答应借我骑一天。临出门时,再三叮嘱,一定要小心,不要碰了车子,上坡路推着走,不要骑等等。母亲看完病回来,我把车子擦拭干净,当天晚上把车还给主人,并表示十分感谢,主人这才放下心来。从那时起,我就盼着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自行车。
1973年我受聘到县水利局上班,便托人用购物票买了一辆青岛产的“大金鹿”,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自行车。从此,这辆车一直陪伴我,踏遍了汶上的山山水水,为水利建设而奔波。在我家楼下储藏室,至今仍保存着这辆已锈迹斑斑的自行车。孩子们几次要把它当废品处理掉,都被我拦了下来。因为它是我同甘共苦的伙伴,是我们家交通工具的历史见证。从我买第一辆自行车,到孩子们骑的摩托车、电动车,再到今天全家拥有的三辆小轿车,完整地呈现出一个家庭交通工具的时代变迁。以小见大,再清楚不过地证明了改革开放40年,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如今,我曾经工作过的县城,柏油路平坦齐整,道路四通八达,形成了纵横交错的大格局,拉开了县城发展的大框架。县城面积扩大了几十倍,不但修筑了外环路,还开通了十几条线路的公交汽车。连县东北部的山区也修通了公路,开通了班车,实现了全县村村通公路。县域内不仅有了高速公路,高铁也正在建设之中。乡下人到县城办事,一出门就能坐上公交车。特别是政府推出了惠民工程,从县城到济宁市区,也在前年通了城际公交,65岁以上老人可免费乘坐。
上个星期日,我坐城际公交回老家,与同车的几位老人攀谈,他们激动地说:“如今这日子越过越开心,不愁吃,不愁穿,连以前愁的出行难也解决了。现在时不时坐车到县里、市里,玩玩、转转,串个亲戚方便不说,还不花钱。免费乘车卡去年叫老年卡,今年也改为敬老卡,我们听着心里就畅快、滋润,好日子还在后头哩。” 老人们的笑声,洋溢着对今天生活的满足,他们眼里分明充满了对更加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不正是我们党和政府为之不懈奋斗的目标吗。
新闻推荐
为严厉打击机动车涉牌涉证、摩托车无牌无证等交通违法行为,近日,汶上县交警大队巩固前期战果,集中警力,强化措施落实,再次掀起...
汶上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汶上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