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王浩奇报道11月13日,朱传栋向记者介绍村里的文化墙。□本报记者王浩奇
本报通讯员魏玉季
25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汶上称中都邑,公元前501年孔子任中都宰。南宋中期,朱熹的后代苗裔朱晋和其侄朱荣迁于中都。11月13日,记者刚来到文化底蕴深厚的汶上县朱庄村,听到了这样一个民间流传的故事。
有一天,孔子出门和荣子交流诗歌,回到府中看到空无一人,他怒气冲冲地出门拿起棍子要严惩弟子,众弟子一看事情不妙,都跑得无影无踪,只有子路没有跑。他接过棍子,然后又把棍子递给孔子,俯下身子一只手护住孔子的腰。孔子见子路没跑,越打越来气,直到没力气才罢手。看孔子坐下休息,子路赶紧为孔子生火取暖。第二天,孔子醒来问子路:“他们都跑了,你怎么不跑呢?”子路说:“我看你面带怒色,一定很生气,如果我们都跑了,你的怒火没地方撒,会更生气。”孔子又问:“我打你的时候,你为什么一直用手护着我的腰?”子路说:“我是怕你不留神闪了腰。”孔子听后两眼含泪。后来子路成为孔子最得力的弟子之一。
讲故事的人叫朱传栋,是村里的乡医,故事是从村里的老人那里听来的。2010年开始,他发现去他的卫生室打点滴的老年人特别多,打点滴的时间一长,老人们就会你一句、我一句地扯一些流传在村里的民间故事。他听得遍数多了,感觉虽然没有什么考究、也不那么严谨,但很有意思、充满正能量,就试着把这些故事写下来。
“听说蒲松龄为了写《聊斋志异》,专门摆茶摊请人喝茶,咱也学学他。”朱传栋说,有时候为了多听点故事,他就上门给老人量血压、检查身体。一开始发表在自己的微博上,后来就开始往村里的微信群里贴,还有几篇发表在了县里的文艺杂志上。
翻翻朱传栋的微博,8年下来,记录了100多则民间小故事。“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朱传栋说,正能量的故事听多了,他个人也在发生着变化。平常村里的贫困户来卫生室看病、拿药,他能省的就给省了;下着大雪的冬夜,有村民家的小孩发烧,他让家长在家照顾孩子不要动,自己冒雪跑到病人家里去看病……
没有考究的民间故事感染着自己,朱传栋也时常把它们搬出来影响村民。有一次,他听说村里的兄弟三人说好按月计算,轮流把老母亲接到家里照顾。结果因为农历大月多一天,几个兄弟谁都不肯多照顾母亲一天,害得老娘在村里流浪了一天。
朱传栋听了,心里不是滋味,想说道说道,但直接说肯定会落个“多管闲事”。于是,他就趁这仨兄弟家人到卫生室看病的时候,故意给大家讲子路为让师父消气宁愿挨打、为给师父取暖一路抱柴孝顺师父的故事。在场的,无事者哈哈一笑,有事者自然会心生惭愧。后来他听说,曾经往外撵老娘的大儿媳妇开始给婆婆洗脚了,感动得婆婆扭过脸就哭了。
“孔老夫子初次做官就来到我们村里,留下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美谈。我们老朱家作为朱熹的后代又是因仰慕孔子德行搬迁到这里,我的目标就是把先人的传说故事传承下去,继续教化村民。”微博里,朱传栋的粉丝越来越多,微信里为他的故事点赞的也越来越多,他意识到这是村里的一笔财富,目前,正在和人合作将这些故事编成书,以期永远流传下去,教化后代人。
新闻推荐
■本报通讯员殷壮“多亏你们志愿者啊,要不这倔老头子得好几天睡不着觉。”11月12日,汶上县汶上街道北门社区便民服务大厅里...
汶上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汶上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