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浩奇吕光社
本报通讯员杨伟李倩
今年57岁的张爱华是汶上县军屯乡解家庄村村民。人到中年,张爱华先是遭遇丈夫腰椎疼痛、不能站立,紧接着婆婆髋关节坏死、高位截瘫,公公又瘫痪卧床……
在最艰难的时刻,她成了全家的“顶梁柱”,用自己柔弱的肩膀为家庭撑起一片天。今年10月,她荣获第十三届“山东省十大孝星”称号,是济宁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孝星。
上世纪80年代初,张爱华刚结婚那会儿,家里有公婆相帮,丈夫是民办教师,虽说过得不算富裕,但一家老少6口人其乐融融。
天有不测风云。丈夫36岁那年,腰椎病越来越重,直至不能站立。张爱华带着丈夫到市医院、省医院检查,结果都是不能动手术,从此丈夫失去了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每个月光药费就得2000多元。那时候,她们的大孩子10岁,小的只有7岁,公婆也年事已高。面对不幸,张爱华不知道哭了多少回,可现实容不得她迟疑,她选择了坚强站起来。
“夫妻能走到一起是缘分,就应该同甘共苦,相濡以沫,丈夫以前为了这个家拼尽全力,而今身体有病,生活不能自理,不能再让他有太多包袱。”张爱华说,良知和责任让她独自肩负起了照顾丈夫的重担。由于腰椎、颈椎压迫神经,丈夫手脚不灵活,她一日三餐喂丈夫吃饭,每隔3个多小时就为丈夫按摩一次……为了减轻丈夫的疼痛,她还学会了针灸、按摩等技术。
2010年春天,年事已高的公婆相继瘫痪在床。家中两间屋里躺着三个病号,她每天顾了这屋忙那屋,总有忙不完的事。亲人相继得重病,起初,张爱华经常背着家人悄悄抹泪。“再难也不离不弃,再苦也不悖孝道。”在公婆和丈夫面前,她总是面带微笑,没抱怨过一句。她的孝心感动了周边乡邻,大家都佩服这个农村妇女。
除了照顾病人,她还得种地养活一家老小,一家人全靠张爱华种植的5亩地维持生计。为了让家人“吃上饭”,张爱华每天早上3点就起床去地里干活,等孩子和丈夫睡醒了,再回家做饭。安顿好家人,自己随便吃上几口,又匆匆赶到地里。一年四季,张爱华已经形成了习惯。秋收时,她一个人只能用地排车将掰下的玉米运回家。她拉一会儿歇一会儿,硬是这样走走停停,把几亩地的玉米拉回了家。
多年的艰辛,外人很难理解。如今,公公离世了,张爱华仍继续照顾着婆婆和丈夫。“这些年,生活的酸甜苦辣都经历过了,但日子还得过,我得担起身上的担子。”说起往日的辛苦,张爱华微笑面对。张爱华家庭先后获得汶上县文明家庭、济宁市孝心家庭、济宁市十大最美孝德家庭、山东省最美家庭、全国最美家庭等荣誉称号。张爱华个人也获得了汶上县美德新星“孝德之星”、最美汶上人、济宁好人之星、山东好人等荣誉称号。
张爱华虽然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但她孝老爱亲的品德值得几代人学习。这种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依然让她坚守着承诺——相夫教子,不离不弃。现在,她的两个儿子、儿媳甚至小孙子都继承了这种孝老爱亲的精神。每到休息日,儿子就带着一家人回老家看望,小孙子还会抢着帮张爱华干活。张爱华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善良、勤劳的品质,向坎坷的命运展现出了中国女性的坚韧、不屈和积极乐观,用柔肩担起家庭重担。
新闻推荐
商报济宁消息济宁汶上县高度重视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工作,已持续整治农村公路隐患路段144.7公里,增设警示标志牌4...
汶上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汶上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