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吕光社王浩奇
细如发丝的棉线在机器中快速穿梭,肉眼尚难以捕捉,卜冬平却快速移动双手,在人不经意间就将断掉的线头接上……3月29日,记者在山东如意科技集团汶上如意技术纺织有限公司车间里开了眼界。“80后”卜冬平参加工作时仅有初中学历,但凭借对技术的精益求精,把接线头的速度提高到比全国标准快12秒,她改进的操作方法每年能为企业节约成本225万元,她参与发明的高效短流程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国家级刊物发表专业文章两篇。
卜冬平刚参加工作时,因为厂里人手紧张,她只跟师傅学习了三天就开始看机器。“刚进厂里,看着别人都做得那么好,自己就像是个差学生被放进了尖子班,心里别提多难受了!”她回忆说,那时候她连半面机器都看管不好,常常弄得手忙脚乱。看着别人挥洒自如,卜冬平暗下决心:“只要不怕吃苦,技术肯定能练出来。”
公司配有通勤班车,可家住县城的卜冬平几乎没坐过。“我每天下班后还要加练,常把8小时的班上成12小时,自己骑电动车更方便。”卜冬平说,她当时几乎把厂里所有师傅们的接头动作都学了一遍,然后摸索出一套自己的接头方法,接头速度从最初的80多秒提高到了30秒,比全国标准快了12秒。
纺织行业新产品层出不穷,对纺织技术、操作工艺也提出越来越多的新要求。包芯纱一般是以化纤长丝为芯纱,外包各种短纤维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结构的纱,兼有长丝芯纱和外包短纤维的优良性能。近几年,如意纺织也在开发和生产这类产品。刚开始生产时采用传统换纱、换丝法操作,516锭细纱机需要8个人用90分钟,抬起摇架重新穿头,不仅操作难度大,费时费力,而且影响产品质量、造成原料浪费。
卜冬平决心在操作上进行改进、创新。那段时间,她只要一有空就上网查资料,找相近工厂生产环境视频,关注行业协会发表的一些报道,主动向专家和前辈们讨教经验。功夫不负有心人,她很快总结出一套新方法——换粗纱改为搭头法,换丝改为系丝法,把每一次换纱改纺、落纱停台时间降到最低。改进后的操作技术,516锭细纱机只需6个人50分钟就可完成,比传统方法缩短时间40分钟,不仅节约了人力、提高了效率,还大大降低了物料消耗,每年为企业节约成本225万元。这项操作法获得集团操作创新项目奖,她本人被授予集团“金牌技师”称号。
善于总结和创新是卜冬平骨子里的特性,她不断自我加压,2014年她考取了滨州学院的函授现代纺织技术专业,通过学习交流、强化培训、技能竞赛提高工作效率和业务技能。她发明的“接头不移步工作法”和“包粗纱不回捻工作法”在山东省及全国纺织大赛中得到众多裁判员的高度评价和认可。她参与公司新产品的开发并完成多种新型产品的试纺工作,根据新产品特性编制操作法,先后发明改进了高效短流程嵌入式复合纺纱、段彩纺纱、柔洁赛络纺纱、流光溢彩纱等多项操作方法,其中高效短流程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国家级刊物发表专业文章两篇。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卜冬平先后荣获济宁市劳动模范、新疆自治区技术标兵、山东省纺织工业首席技师、齐鲁首席技师、全国棉纺织行业协会技术能手、全国纺织行业技术能手等称号。“我很庆幸生在‘技能人才的春天\’,我相信在新时代我们技术工人还能再创新佳绩。”她说。
新闻推荐
本报汶上讯(通讯员孔军平孙茜)为尽快让残疾儿童少年同全县人民一道步入小康,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近期,汶上县政府将特殊教育学校建设项目列入重要议程,履职尽责,攻坚克难,高起点规划、高标...
汶上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汶上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