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奇张建喜
古槐黄墙红灯笼,鸟鸣水响古琴声。2017年12月16日,暖阳普照,天空蔚蓝,漫步在汶上县郭楼镇古城村,犹如走进一幅飘着淡香的水墨画。古城美丽乡村的打造始于2017年3月,9月即规模初显,质量和速度背后是决策者对乡村发展的深度思考。
当下农村设施相对落后、产业动能不足、攀比奢侈之风犹存,大批农民工外流,空心村、老龄化日趋严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如何找准振兴的着力点,找对建设的路子,激发内生动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每一个美丽乡村决策者和建设者正在思考的问题。
美丽乡村建设之初,汶上县委书记李志红就在调研时指出,美丽乡村的美不能只是“颜值”的美,还在于产业的美、乡风的美,美丽乡村要突出美在乡村、美在田园的理念,彰显田园气息、文化品位,打造产业基地。郭楼镇结合本镇实际,提出了“生态美、生产美、生活美”的建设思路,进一步放大乡村生态优势,推进产业调整,开展乡村文明行动。2017年3月,该镇以“郕国故都、荣子故里”——古城村为龙头,建设包括郝营、马店、崔元、水口、营墙等9个原县级片区在内的美丽乡村片区,以美增强乡村吸引力。
古城村是西周时期周王分封的郕国所在地,也是春秋时期隐士荣启期的故里。郭楼镇深入挖掘历史文化,提出以“郕国故都、荣子故里”文化品牌为引领,以现代农业为支撑的发展理念。2017年3月初全面规划建设,目前,已经完成村街道路、管网、外观立面建设,修复了明清古井,保护了300年的古树,再现了围村古河道,修建了观景台、三乐岛、郕国城历史文化研究会、对花井广场等多处景观节点。
没有产业经济的支撑,美丽乡村只能是虚有其表。郭楼镇在提升农村基础设施的基础上,规划建设了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等在内的乡村综合发展模式。为了增强农村吸引力、促进城乡一体化,镇上将加快发展“新六产”,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全面提升农村产业发展速度、质量、效益,打造农村经济发展“升级版”。
古城村1040人中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村民都外出务工,美丽乡村建好了,对他们有着最大的吸引力。前不久,从外地务工回家的村民王宏新竟然认不出自己的家门,看到家乡变美了,他当即决定要留下来在家乡干一番事业。
建设过程中,古城村着力推进土地流转,增进农业新旧动能转换,提出菜代粮、药代粮、果代粮、游代粮等思路,将村内1000余亩耕地全部流转,其中种植丹参、白芍、杭白菊等药材500多亩,蔬菜大棚、果品采摘园等200多亩。树立现代农业理念,在村东新建200多亩的现代农业园示范区,该示范园区是一个集现代农业标准生产示范基地、农业科技研发、农业科技培训、都市农业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综合园区,立足“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精心化、信息化”着力提升现代化水平,促进“科技农业、低碳农业、高效农业、特色农业、旅游农业”发展。项目建设过程中统筹考虑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致力农业科技、经济和社会综合推进,探索可持续、可复制的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的、能够达到“农业产业现代化、农村环境田园化、农民生活城市化”的新“三农”目标。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在古城村新建的文化长廊中,郭楼镇副镇长张峰介绍,开展乡村文明行动,改变生活陋习,提高群众的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内容。2017年以来,郭楼镇深入开展了以“丧事简办、喜事新办”为主要内容的移风易俗集中活动,有效遏制了农村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奢侈浪费的陋习。同时,该镇注重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利用历代先贤的家风家训、名人故事教育村民,其中第六部分就是展示山西平阳府知县王贤为古城撰写的《真武庙碑记》,庙碑文曰:“为臣必忠、为子必孝、为兄必友、为弟必恭、为邻必睦、为长必敬、为官必廉、为民必正。”可见教化之风,自古盛行。
其中有一块“德冠党闾”的老匾,讲的是道光十二年村民黄景华开仓救济因大水受灾群众的故事。如今,村中也不乏这样动人的故事。古城村65岁的芮文春老人不幸患上了胃癌,治疗过程中,政府的医疗保险为她节省了12万元的医疗费用。她对政府感激不尽,一个月前刚刚做完胃切除手术的老人家知道自己以后的日子不长了,就主动将仅剩的2000元积蓄和珍藏50年的一套《毛泽东选集》捐到了镇敬老院,感动全村。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下一步,郭楼镇将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放在如何增强农村吸引力上,农村做到了“三美”才能让村民回归,引来游客和企业,村子美了,“三农”自然就会兴盛起来。
新闻推荐
本报通讯员苏凤兰“咱们合作社里种的花生苗都一拃多高了,长势可喜人呢!”“多亏了驻村工作组,这半年来给咱老百姓做的好事可不少!”“我现在每月做绢花挣的钱,加上种花生的收入,估计这个月又能多收入10...
汶上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汶上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