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汶上讯 (通讯员刘长春胡克潜苑季春徐洋洋)寒冬时节,在汶上县苑庄镇大王庄村现代农业科技服务基地的冬暖大棚内,却温暖如春,生机盎然。在育苗床上,苗高、茎粗、叶片数量几乎一样的黄瓜苗生长在穴盘中,好一派欣欣向荣、翠色欲流的喜人景象。
“今年我们村被县财政列为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村,给了100万元扶持资金,村集体以资金入股形式,与合力种植合作社签订协议,新建了这座高标准连栋玻璃育苗智能温室,每年可增加集体收入10万元。”12月12日上午,苑庄镇大王庄村支部书记张思银介绍,该村采用支部牵头与合作社的方式,建立起“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同时,集体出资建立了新型农民创业服务中心,为农民提供种苗繁育产品推广、“田间课堂”技术培训、信息咨询、创业辅导等综合服务,每年还能再为村集体增收5万元以上,解决就业200余人。
汶上县以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革为基础,因地制宜做好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工作,实现了农村集体资产、资源、资金等要素的有效利用。按照农民意愿,通过镇村申报、县级审核、专家评估论证等方式选取了苑庄镇大秦村、大王庄村,寅寺镇后马口村、寅寺西村、南王府庄村,义桥镇窦村、南李村、岗上村等8个行政村,总投资1150.2万元,其中省级奖补400万元,市级奖补50万元,县级奖补350万元,村级筹资7.2万元,其他社会资本投入343万元。建设高标准连栋玻璃育苗智能温室2688㎡、建设钢构大棚12座、建设标准化厂房9371.16㎡,投资入股济宁成盛新材料有限公司一处,受益群众9685人。
该县立足村情实际,积极创新工作思路,除了在大王庄村发展以资源有效利用为内容的“村社共建”模式,还探索出了发展物业经济、混合经营等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在义桥镇金桥社区选择以窦村、南李村、岗上村等3个村为试点发展物业经济,由村集体成立物业管理公司,村集体利用试点扶持资金300万元,及其他社会资金343万元,开发利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建设了9371.16㎡的现代化高标准厂房,招引上海服装企业,进行物业租赁经营,每个村一年可增加8万元的集体收入,同时解决社区及周边400余人就业问题。
为确保项目强力推动、顺利实施,汶上县财政部门积极协调有关乡镇,精心谋划,做好项目规划设计,强化规划的科学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县、镇分别成立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试点村成立了专门工作班子,安排专人负责,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分工责任制和畅通的沟通协调机制。科学编制了试点村工作方案和试点县实施方案,制定了资金管理、项目管理、绩效管理等制度办法,促进了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同时,建立多渠道筹资机制,加大县、乡镇财政投入力度,按照“财政引导、以奖代补、渠道不乱、专款专用、集中投入、各负其责”的原则,积极整合各类资金,统筹农业扶持、扶贫开发政策,捆绑使用、集中投放,形成了党政协调、村企共建、结对帮扶、全社会联动的工作格局。
强化管理措施,确保资金落实。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为主体,强化监管责任,把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作为项目实施主体,建立健全民主议事和公开公示制度。并针对资产清查任务进行层层分解,完成清产核资工作,将清产核资结果进行公示,分类登记造册。同时,财政部门负责做好试点资金使用和项目进展情况的监督检查和跟踪问效工作,建立试点工作绩效评价机制。为规范管理程序,推进阳光操作,聘请有资质的第三方中介机构,对试点项目进行审计、考核验收、绩效评价,提高项目管理专业化和规范化水平,筑牢财政资金安全防线,确保试点工作阳光操作。切实推进项目实施进度,确保实现集体增收目标,确保集体成员个人权益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合理,确保实现村集体和村民共同受益。
新闻推荐
本报汶上讯(通讯员张肇伟)“刚刚我们对老付用环保酵素种植的西红柿做了一个检测,191项农残检测项,全部达标。”12月20日上午,汶上县南旺镇农技人员辛培虎看到该镇寺前二村大棚种植户付双月用环保酵素...
汶上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汶上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