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钦伟吴敬梓历经数十年写成《儒林外史》后,在其有生之年一直未能刻印出版。直到其去世十几年后,才有其亲戚金兆燕出资刻印出版,得以广泛流传开来。
金兆燕(1719—1791年),字钟越,一字棕亭,清朝安徽滁州直隶州全椒县(今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人。幼称神童,性不耐静坐,多言笑,时目为喜鹊。
青年时,壮游黄山等名山大川,开阔了眼界,所作诗词奇崛雄伟,名震淮扬。金兆燕的仕途道路并不平坦,虽然才名早就“誉满江淮”。但直至28岁时,才在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中丁卯科举人;48岁时,终于在三十一年(1766年)登丙戍科进士(三甲18名)。两年后,才被授任江苏扬州府(今江苏省扬州市)府学教授。任内提倡风雅,嘉勉后进,悉心培养人才,政绩卓著。
两淮盐运使卢见曾非常爱慕金兆燕的文才气度,请入官署,作文谈经,卢见曾的许多词章大都出于金兆燕之手。金兆燕不但善作诗赋词章,同时还工曲律,曾经作“旗亭画壁诗”,卢见曾非常珍爱,付梓刊印,传播于世。行家评论他的诗文“磅礴如潮州(韩愈),信屈如柳州(柳宗元),其绵渺常随陆(机、云)谢(眺、灵运);而取材于骚经尤多,散文皆有法度。”四十四年(1779年),擢任国子监博士。后兼任《四库全书》分校官。四十六年(1781年),辞官南归,绝意仕进,客扬州盐商江春之康山草堂。五十四年(1780年),江春之去世,金兆燕返回全椒家乡。五十六年(1791年),卒于家中,享年72岁。
全椒金氏与吴氏,是明清时期逐步发展壮大的望族大姓。自金九陛娶吴氏为妻,两个家族世代婚媾。吴敬梓之子吴烺在《泰然斋集跋》里说“吾里金与吴,世为婚媾”。自金九陛四子、金兆燕高祖金光昊开始,与吴家辈辈均有联姻。金兆燕父亲金榘与吴敬梓是表兄弟关系。同时,金榘、吴敬梓同时娶全椒陶氏姊妹为妻,成为连襟。吴敬梓长子吴烺师事金榘,吴烺之女嫁于金兆燕之子金玉骢为妻,吴烺与金兆燕又成为儿女亲家。
金兆燕自青少年时,就仰慕吴敬梓的人品学识,而追随吴敬梓,后来与吴敬梓成了忘年交。金兆燕和吴敬梓是几代的老亲,金兆燕的父亲和吴敬梓既是表兄弟又是连襟,吴敬梓在生前曾得到他许多帮助,特别是晚年。乾隆十九年(1754年),吴敬梓在扬州逝世,他非常悲伤,时吴烺在京城为官,客居扬州的金兆燕将其旅榇护送回南京。并作长诗《甲戍仲冬,送吴文木先生旅榇,于扬州城外登舟归金陵》哀唁“燕也骨肉亲,能不摧肝脾!”后来,在扬州府学任内,又出资首次刊刻了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使得《儒林外史》在后来广为流传。同治年间《儒林外史》苏州刻本中载称“是书为全椒金棕亭先生,官扬州府学教授时,梓以行世,自后扬州书肆,刻本非一。”他在《棕亭词钞》中,也存有不少关于吴敬梓的生平史料,为后人对《儒林外史》的研究,提供了方便。金兆燕还做了另外一件有意义的事,就是分校《四库全书》,为古代书籍的整理和编纂做出了一定的贡献。金兆燕工诗词,尤精元人院曲。王昶尝称其游黄山诸作,奇崛可喜。著有《国子先生全集》43卷(包括《棕亭古文钞》10卷、《棕亭骈体文钞》8卷、《棕亭诗钞》18卷、《棕亭词钞》7卷)。工度曲,谱有传奇《旗亭记》,卢见曾爱而刻之。
金兆燕壮游名山大川,北上赴京参加会试、擢任国子监博士,曾多次坐船沿运河北上南下,经过汶上县,留诗多首,即《汶上放舟》、《舟中漫兴二首》等,均收录在其《棕亭诗钞》中。
附:一、金兆燕诗三首
(一)《汶上放舟》
汶上风光好,扬帆自己晡。蝉声村树密,山影戍楼孤。
曲岸双分水,平田万顷湖。顺流东下易,回首暮云纡。(二)《舟中漫兴》两首扁舟容与溯清波,两岸丝杨瞥眼过。山鹧声中斜日瞑,水葓花外晚风多。正愁无地沽村酒,恰有闲钱买野荷。矫首家山看渐近,蓬窗企脚一高歌。空明一棹自洄沿,极目云山思渺然。平野风来红蓼岓,晚凉雨过碧云天。轻舟下水仍千里,独客思家又一年。何日偏茅成小隐,卜居常傍汶阳田。(以上三首诗,均摘自清乾隆《续修四库全书·集部》,收录之金兆燕《棕亭诗钞》卷五)
新闻推荐
点击查看原图6月24日上午,汶上县交警大队组织志愿者到该县城区的联民路口开展文明交通劝导服务活动。活动中,志愿者积极协助维护道路交通秩序,并向群众开展交...
汶上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汶上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