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原图■本报记者刘静通讯员刘金同众所周知,今年是孔子诞辰2566周年,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作为孔子出生地和“三孔”所在地的曲阜,自然而然地成为全国儒家思想文化高地而享誉海内外。但不为人知的是,紧邻圣城曲阜的汶上,也因结缘孔子得来一段佳话,留下了不为人知的“三孔”遗迹。下面,就由记者向您细细道来……汶上第一任县官:孔子汶上,古称中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造就了许多仁人志士。为官者,或清正廉洁,两袖清风,不入流俗;或刚直敢言,不畏权贵,维护正义;或殚精竭虑,勤政爱民,造福一方。其中,尤以汶上县第一任县官“孔子”最为著名。2010年,由周润发饰演的电影《孔子》隆重上映,开篇第一句就是“中都宰孔丘大人到!”,由此揭开了他的人生新篇章。
据《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家语》等书记载,公元前501年,鲁定公任命孔子为中都宰,时年51岁的孔子从此开始了为政生涯。孔子上任一年,行教化,劝农耕,百姓安居乐业,达到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安定局面。《孔子家语》讲孔子在这里达到了“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程度,原文是:“孔子初仕为中都宰,制为养生送死之节,长幼异食、强弱异任、男女别涂、路无拾遗、器不雕伪,为四寸之棺,五寸之椁,因丘陵为坟,不封、不树,行之一年,而西方之诸侯则焉。”孔子的施政管理措施得到各地诸侯的充分肯定和纷纷效仿,在中都形成的教化方法和施政理念奠定了儒家文化的思想基础。后来,历朝历代到汶上来做官的人都以来此地任职感到自豪,并以“求孔子之意而行其政”为自励。
离任时百姓倾城相送夫子赠鞋留“足迹”孔子准备离开汶上到曲阜上任时,中都百姓倾城相送,东门外十里人巷,人们恋恋不舍,含泪与孔子道别。孔子说:“望大家遵循礼范,长此下去中都必然万世安泰!”
这时,有一位青年背着一位瘸腿老人挤出人群。原来,瘸腿老人的儿子不孝顺,但自孔子来后,他儿子一改恶习,对老人格外孝敬了,常常背着行动不便的老人出外观景散心,老人深知这是孔子讲礼传教的功德。现在听说孔子要走,老人抱着孔子的腿泪流满面。百姓们也流着泪再三挽留。孔子大为感动,怎奈君命在身,不能耽搁,孔子便脱下脚上穿的一只靴子,含泪说道:“各位父老,我人虽去,脚印还留在这里,留下这只靴子以示我永远立足中都。大家既然拥戴我,那么,我走后请仍然按我的倡导行事吧!”说罢登车而去。
后来人们在城东门楼上专门修建了一层楼阁,供放孔子的靴子,后人把这只靴子叫做“夫子屐”。后来清官离任脱靴、留靴的美举,就是孔子那时留下来的。
却说孔子身材高大脚大得出奇。后来,他周游列国时,住在蔡国一家客店里,夜里被一个崇拜他的人偷去一只木屐。这人将木屐带回家去一量,竟有一尺四寸长。这只木屐被后世的武士视为珍宝,辗转收藏,最后转到了皇室。
晋惠帝元康年间(291—300),这只木屐竟被晋惠帝列为洛阳武库三宝之一。另二宝是汉高祖刘邦的斩蛇剑和篡汉自立的王莽首级。元康五年(291年)武库发生大火,三宝尽失。传说孔子木屐化着仙鹤、刘邦斩蛇剑化作白龙先后飞去,只有王莽首级在大火中化为灰烬。(本段故事来自礼佛大道的博客)儒家思想沐中都孔子宰中都虽然只有一年的时间,但其影响却是极为深远。县境内留有许多关于孔子的建筑遗址,最为著名的就是“汶上三孔”,即文庙、圣泽书院、思圣堂。
文庙,又称圣庙、孔庙,是汶上祭拜孔子的庙堂。始建于唐开元年间,明清两代不断仿曲阜文庙形式予以修葺扩建,今唯存大成殿、戟门、明伦堂和元代《重修圣庙记》碑。2006年被山东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圣泽书院,旧称讲堂或讲书堂,原在汶上西南“孔子宰中都”所在地,是孔子与弟子讲学的地方,修建时间无从考证。明嘉靖年间,被水淹没。后来迁于县城内,命名圣泽书院,后又改为书院小学,即现在的实验小学。自古迄今,一直被视为汶上文化教育的发源地。思圣堂,又名过化祠,取孔子过化存神之意,由北宋时期汶上县令周师中所首创,堂内塑孔子坐像,目的在于“求孔子之意而行其政”。在县衙内建立思圣堂,作为“镇压宗庙”,可以说是全国独此一家。
除“三孔”外,汶上境内的圣人遗迹还有好多处,如孔子钓鱼台、夫子履以及颜真卿亲笔书写的夫子庙堂碑等。
孔子初仕中都,留下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千古佳话!其博大精深的为政治学理念何其壮哉!
新闻推荐
点击查看原图群英会“五行”、“方位”新玩法全面上市后,“简单、好玩、易中”的特点引起彩友的热议,新老彩民的关注度极高,大家纷纷热情投入到新玩法中,加之最...
汶上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汶上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