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汲广艳
66岁的华忠萍是个会生活的人,平时唱歌、跳舞、打羽毛球样样精通。同时,她还是个闲不住的人。2011年,55岁的她从医院护士长的位置上退休不久,便来到济宁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当上了人民调解员。回首十年的调解工作,华忠萍总是有一种收获满满的感觉。十年来,成功调解医疗纠纷981起,化解重大医疗纠纷21起,调解成功率97%,从未发生当事人反悔、案件反复的情况,无一投诉。她的付出得到医患双方的充分肯定,收到患者和家属送来的锦旗就有43面之多。
站在人们面前的华忠萍,怎么看都不像一个66岁的人。除了精气神不输中年人外,平时她说话快、走路快,办理医患纠纷也快。医疗纠纷无小事,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隐患。借助“医调委”指挥中心的现代化技术手段,她总能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介入。“只要在第一时间和患者家属见上面,医患之间沟通的桥梁就架起来了。”华忠萍说。调解员的介入,让患者家属觉得有人关注他家发生的事、有人帮助他们向医疗机构反应诉求、有人帮他们出主意想办法解决问题。如果介入不及时,夜长梦多,发展成“医闹”也不是不可能。去年的一天,微山县发生一起医疗纠纷,单位的车不在家,不会开车的她情急之下打了一辆出租车,直奔微山。
医疗纠纷涉及的是人的健康甚至生命,调解刚开始的时候,很多人难免情绪激动,甚至说一些不理智的话。在医院工作三十多年的华忠萍理解患者和家属的心情,每当这个时候,她总是耐心地倾听他们的抱怨,给激动的情绪一个适当的发泄口,直到他们冷静下来。这时候,华忠萍的身份又从调解员变成了医务工作者,凭借专业背景,耐心地给患者科普,讲解医学知识。认真和蔼的态度,让患者明白事情发生原因的同时,感受到华忠萍对他们的关心关怀,双方的心理距离一下子拉近了很多。
依法办事,以理服人是调解工作的原则,但在具体的调解实践中,这个“理”如何让患者“服”是需要技巧的。华忠萍边干边学,不断提高自己的说话技巧和沟通能力,通过研究患者的心理,使每一句话都能让他们放心、舒心,促进了调解工作的顺利进行。她善于从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对每一个调解对象都通过不同渠道了解其家庭、工作和性格等方面的情况,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制定调解方案,使调解成功率迅速提升。有一位患者因妇科手术留下后遗症,调解结束后,华忠萍不但告诉她注意事项,还专门制定了康复计划,患者感激不尽。由于对患者知心贴心,处处为他们着想,双方调解结束后成了朋友。
如果问华忠萍这把年纪,每天忙忙碌碌累不累?她总是说,怎么不累,毕竟年龄不饶人。累归累,但看到患者怒气冲冲地来、心平气和地走,也是一种幸福。
新闻推荐
本报通讯员李冉张秋月“太阳出来暖洋洋,微山湖上新风尚,缅怀先人用鲜花,文明祭祀须提倡……文明乡风大家建,村规民约上了墙,乡...
微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微山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