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郝明雷
本报通讯员 陈雷 来金路
初冬的微山湖,湖水平静的像一面翡翠镜子,一抹暖阳拂过,湖水碧波潋滟,光彩照人。放眼望去,蓝天白云、湿地碧水、点点白帆相映成趣,形成一幅隽美、和谐的画卷。
微山湖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重要的输水通道和调蓄水库,承接苏鲁豫皖4省32个县市区的客水,入湖河流53条,流域面积3.17万平方公里,按照《山东省南水北调工程沿线区域水污染防治条例》,微山县全部被划为核心保护区和重点保护区。近年来,该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保理念,把“生态立县”作为全县三大发展战略之首,全力打好治污攻坚战,努力实现生态环保和经济发展的互利互促、互融互赢。
打赢“治气”翻身仗。微山县坚持分类指导,构建行业技术导则体系。将1727家大气污染源纳入导则体系进行整治,按照导则要求对建筑工地、煤矿煤场、商品砼企业、餐饮行业等进行规范整治,共整改到位1364家、关停363家。坚持提标改造,深化工业点源治理。济宁众联二十度热力公司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县焦电厂完成拆除,县热电公司3台75蒸吨锅炉已经拆除;24家采石及石材加工企业停产治理;28家砖瓦企业完成限期治理或关停;49家工业企业堆场进行高标准防尘改造;49家加油站完成油气回收深度治理;265台燃煤小锅炉进行了取缔或改造。提升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能力,制定并实施《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开展了“散乱污”企业专项整治,清理取缔139家,提升整改62家。今年上半年,微山县环境空气质量居济宁市第3位;7月份居济宁市第1位,夺得“气质”冠军;在7月份济宁市环境保护综合考核中取得了第1名的好成绩。
“治水”取得新战果。微山县严格落实国家“水十条”,坚持“治、用、保”并举的流域治污策略,执行全国最严格的企业污水排放标准,微山湖流域水环境质量连续14年得到改善,跻身全国14个水质良好湖泊行列,水质稳定达到地表三类水标准,保障了南水北调一湖清水永续北上。近年来累计环保投入达到了14.9亿元,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2座、企业污水处理工程38个,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3%;实施“截、蓄、导”工程、入湖河道清淤清污和生态化改造工程,清理网箱网围18万亩、规范改造畜禽养殖场228处;强力推进环南四湖大生态带建设,退渔还湖、退池还湖、退耕还湿34万亩,建成人工湿地6万余亩,保护修复原始生态湿地10万亩。针对我县储煤、洗选企业较多的实际,制定了《煤炭浮选企业污染防治技术导则》,规范了浮选企业环保治理标准。2015-2016年微山县作为国家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考核的主战场,为济宁市获得全国第一名做出了突出贡献。
生态创建取得新进展。微山县强力推进环南四湖大生态带建设,打造环岛环湖生态屏障,目前微山湖生态优良,生物多样性得到全面恢复,已有鱼类近百种、鸟类205种、水生植物78种,清荷照水、鱼跃鸟飞的美丽景象再次呈现。微山湖国家湿地公园被评为全国十大魅力湿地。微山县也荣获“中国生态文明奖”,今年顺利通过省级生态县技术核查和验收。共有国家级生态乡镇9个、省级生态乡镇15个、省级生态村3个、市级生态村207个。
建立齐抓共管新机制。微山县积极探索“互联网+环保”新型环境监管体系,投资400余万元建设全县环保智慧监管平台,配套开发APP手机终端,建设15个空气自动站,推动网格化环境监管与在线实时监控网络有机融合。全县共设立三级网格16个,配备环保专职网格员110名;将排查出的4155个污染点源全部纳入县环境监管平台系统,实行台账式管理,实现“线上监控、线下联动”;共巡查发现、上报、处理各类环境问题3600多个。加强了跨区域执法联勤联动,今年以来,依托《苏、鲁、皖边界跨界污染纠纷处置和应急联动工作机制》和《边界“土小”企业清理取缔联防联动工作机制》协议,多次联合徐州铜山区、沛县和滕州市开展环境执法行动,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对边界区域几十家“散乱污”企业实施了清理取缔。
记者手记:绿色发展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项实际行动,不是一代人、一段时间的事情,而是一种长远的传承,是对子孙后代的一种负责和一种榜样。微山县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畅销机制,持之以恒守护碧水蓝天,一幅江山如画、水美人美的生态文明建设的美好图景徐徐展开,创造了生态环保和经济发展互利互促、互融互赢的微山模式。
起舞弄清影 通讯员 种晓靖 摄
新闻推荐
本报微山讯(通讯员杨成梅)微山县大力实施食品安全战略,通过健全完善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提高农产品和食品生产标准化、组织化水平,健全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加强和完善县级农业综...
微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微山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