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王新马兴伟他是微山县两城镇计生办一名普通职工,在完成本职工作之余,还热心于各种公益,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帮助别人,迄今为止,累计开展关注计生家庭、环境保护等公益服务达1.1万多小时。同时,作为济宁市无偿献血志愿者协会微山分会会长,他的献血量在全国卫计系统中位列前茅。他的名字叫郝隆,前不久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民政部等单位评为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最美志愿者”。
难以忘记父亲去逝后全家生活窘迫的日子自1992年参加工作,郝隆就时常参加县、乡镇计生协组织开展的各种公益活动,积极参与生育关怀帮扶救助活动,帮助指导计划生育家庭解决生育、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难题,常常深入田间地头帮助计划生育家庭开展农业生产。
在一次入村宣传活动中,郝隆了解到北泊村有个叫丽丽的独生女,几年前父母双亡,之后一直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住,生活十分困难。为此,郝隆多次来到丽丽家了解情况,整理申请材料,向镇计生办和县计生协会申请救助。在他的帮助下,丽丽一家得到了县计生协会发放的特殊计生家庭救助金。
工作20多年来,郝隆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放在第一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人民群众中树立了新时期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郝隆说,每当看到别人遇到难处,他都会想起幼小时父亲去逝后,全家生活窘迫的日子。因此,只要别人有难,他都会想着帮上一把。
累计献血9万毫升,救助了300多人在奉献爱心的同时,郝隆还以另一种方式帮助别人延续生命。截至今年1月份,郝隆已累计献血172次、363个治疗量。按照一个治疗量救助一个人来算,郝隆的血液已救助了300多人。而在全国卫计系统中,献血达到9万毫升的也寥寥无几。
1999年夏天,郝隆进行了人生的第一次献血。“当时我来济宁办事,看见血站的采血车正在招募无偿献血者。”在听说了献血对病人的意义后,郝隆来到了献血车前。回忆起当时的情形,郝隆说:“小时候妈妈教育我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为他人贡献热血不就是在为社会做贡献吗?”从那以后,郝隆每半年献一次全血,这个习惯一直坚持至今。每次到血站献血,郝隆都是5点多钟起床,自费坐公交车或骑摩托车赶往血站,确保8点前能顺利到达。
2010年年底的一天,郝隆接到血站的用血通知,12月31日一早,他冒着凛冽的寒风从几十公里外的家中骑摩托车赶到济宁中心血站。还没暖和过来,工作人员便临时告诉他一位特殊病人需要粒细胞,在对粒细胞不太了解的情况下,郝隆毅然决定捐献。“虽然不太明白,但能帮别人渡过难关,我觉得这么做就有意义。”郝隆说。2005年,郝隆在血站了解到一种更为健康、快速、有效的献血方式——成分献血。从那之后,他每28天就进行一次成分献血,从2012年开始调整为每半个月一次。
在自己坚持献血的同时,郝隆还积极向亲朋好友宣传献血的意义,让更多的人加入到无偿献血的队伍中来。起初,郝隆的妻子因担心丈夫的健康,并不支持他,后来郝隆一次又一次地做妻子的思想工作,妻子对献血的态度也从最初的担心、不理解逐步转变成支持,并多次主动跟郝隆一起到血站无偿献血。2006年,他带着刚满3岁的儿子来到血站观看献血,让孩子从小树立助人为乐的观念。
一人力量有限,动员百余人一起献爱心郝隆来自农民家庭,家境并不富裕,然而,不管哪里出现重大灾情或是群众生活困难需要帮助,他都会伸出援手。汶川地震期间,郝隆曾专程来到济宁市红十字会和济宁市慈善总会,两次向灾区人民捐献了500元钱。对于多数人而言,这些钱并不是个大数目,但对一个月收入仅有几百元的郝隆来讲,这几乎是他们家几个月的基本生活费。之后的玉树地震中,郝隆向灾区捐出400元,而在看到关于泗水县“一米母亲”的报道后,他又通过邮局向顾揍妮一家汇去了200元钱。
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有限,为了让爱心进一步扩大,2010年10月,郝隆筹备组建了“郝隆阳光志愿者服务队”,多次开展关爱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无偿献血、捐献造血干细胞、防治艾滋病、金秋助学、特殊困难家庭扶助宣传救助等活动,赢得社会各界的鼓励和支持。团队也由一开始的几十人增加到现在的几百人,爱心的队伍不断成长壮大。
帮助留守儿童查询学习资料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姚媛)8月17日,一名患有精神疾病的女孩流落至张汪派出所。值班民警了解情况后,通过多方查询辗转联系到女孩的家人,将其送回家中。当日凌晨2点多钟,一名女孩走进张汪派出所,在大厅内拿...
微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微山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