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宁10月7日讯(记者宋仪凯通讯员王申臣)“十一”旅游黄金周期间,济宁市各县市区、各旅游景区(点)纷纷推出富有特色的旅游新产品、新线路、新活动,活跃了假日旅游市场。据省旅游委反馈数据,2016年“国庆”长假期间,济宁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511.3万人次,增长12.7%,旅游消费34.5亿元,增长13.7%。其中,纳入省级监测的曲阜三孔景区、水泊梁山景区、汶上宝相寺景区等三个景区共接待游客81.46万人次,同比增长15.2%;门票收入达3211万元,同比增长13.5%。
研学旅游异军突起。济宁市推出的习儒拜圣、中华文化寻根、文武双全、中华成人礼等国学经典研学游和儒释水浒、东方圣地、孔子圣迹、微山湖渔家、水浒运河探访、红色文化告示等经典体验游线路产品深受市场欢迎。10月1日至7日,济宁市文化旅游线路接待大型游客团队529个,研学游成为消费热点。三孔景区的明故城开城迎宾仪式和祭孔展演活动,让游客感受到儒家文化的千年魅力;孔子六艺城景区里的观礼、赏乐、习射、演御、听书活动,带游客进入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殿堂;邹城孟府孟庙景区非遗项目进景区、传统剧目进景区等文化大餐,为游客送上文化盛宴;曲阜儒源儒家假日期间推出的国学研学游班次接待了2000多人次,研学与旅游的结合让国学爱好者们徜徉在文化的海洋。
自驾游成为市场主角。以家庭为单位的短线自驾游成为“十一”黄金周旅游市场的重头戏,占据旅游市场游客总量的80%,增量迅猛。明故城(三孔)旅游景区停车场总停车数每日平均达到3900辆,其中小轿车停车量占到75%;梁山景区三大停车场均达到爆满状态;微山县微湖码头游客中心、西渡口码头停车量每日均达到承载量的98%以上,自驾游市场持续红火。
乡村旅游持续升温。随着近年乡村旅游的深度开发、乡村旅游扶贫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持续开展,农村环境不断改善,各地乡村旅游产品逐渐步入特色化、主题化发展模式。走进乡村、品味农韵、回归自然成为市民“十一”假期的首选。市旅游发展委国庆节前推出的踏青赏花、农事采摘、民俗记忆、绿色休闲等4类11条乡村旅游产品受宠,多个旅游景点入选山东乡村旅游金光大道。选择乡村游的人们秋日登山,嬉戏泉水,休闲垂钓,快乐采摘,尽享黄金周旅游的乐趣。
旅游活动推陈出新。今年的“十一”黄金周期间,济宁市各景区使出浑身解数,打造适合不同游客需求的旅游活动,使得景区的红火指数不断攀升。邹城上九山村烙葫芦、吹糖人等民俗文化展,口吐大火、变脸等民间杂耍重温民俗,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观看。水泊梁山景区演艺节目看点不断,山东快书、山东琴书、莲花落、碗乐、旱船等传统节目在各景点循环上演,从山下一关广场到山上忠义堂各景点,均安排了“好汉迎宾”、“燕青打擂”、“杨志卖刀”、“好汉大聚义”等水浒场景剧和山东快书、莲花落、鱼鼓、唢呐、碗乐等水浒民俗活动,零距离与游客互动,让游客体验感受当年水浒好汉豪情和梁山浓郁的风土人情;微山湖微山岛、南阳古镇等景区点推出“做天渔家人、过把渔民瘾”、渔家婚礼表演、民间艺术表演和鱼鹰捕鱼表演等活动,让游客体验到不一样的渔家文化。
新闻推荐
点击查看原图1月日,为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市摄影家协会组织开展的“走百村入千户送万照”摄影下乡走基层活动来到微山县高楼乡渭河村。摄影家们为水乡渔民及贫困户送上精美摄影作品、台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