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乔元龙
凡到过泗水县泗张镇的人都有这样一种感觉:这里的山是青的,水是绿的,空气是新的,环境优美,明月清风,姹紫嫣红。这是该镇致力于建设“生态名镇”所带来的结果。
泗张镇地处纯山区,境内沟壑纵横,山峦起伏。山区小气候明显,雨热同季,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无污染。为此,镇党委、政府确立了以造林、兴水、建生态园区为重点,建设“生态名镇、旅游重镇、果牧大镇”的路子。树木是制造氧气的工厂。在造林上,他们坚持“山顶松柏盖帽,山中干果缠腰,山下水果连片”的林业生产发展模式和北部葡萄、南部板栗、中部发展大桃及安山、黄山、圣公山重点发展防护林和生态林的林业生产路子。为加快造林进度,该镇按照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方案,对大面积的荒山,采取“大兵团”作战,组织全镇劳力齐上阵,一治一面坡,一治一道岭,一治一条小流域;对小片荒山荒坡,采取户自为战和联户作战的“游击战”治理模式, 将零星荒地随坡承包,谁开发、谁管理,谁受益。为帮助群众解决在发展林业生产中的难题,镇里每年都抽调60多名机关干部进村入户,帮助农户出路子、想办法、解难题,并通过请人办班,说服教育和组织外出参观学习和率先示范等形式,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使全镇农民转变了观念,同时,帮助村户联系造林苗木600多万株,接穗100多万根,筹措资金1000多万元。镇里和各村并组建起了护林专业队伍巡回林区常年抓护林。这样以来,大大激发了群众搞好植树造林的积极性,到目前,全镇共发展优质果园6万亩,建设生态林、防护林7.8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61.9%。
水是山区的灵气。在兴水上,他们出台了扶持“四小水利”优惠政策,积极探索了“民建、民有、民营”的治水路子。明确规定:凡本镇农民分户或联户办水利,谁投资、谁建设、谁有使用权和经营权,镇里并优先审批打井场地,优先帮助规划设计等,同时,镇里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通过压缩招待费、电话费和建立政府采购制度,去年以来,共挤出200多万元资金用于无偿扶持农民自办水利。这样以来,充分调动了农民利用山区沟沟岔岔,大力兴建小水池、小塘坝、小水窖、小谷坊的积极性。据统计,近年来, 全镇共治理河道4000余米,兴建小水库、人工湖、塘坝80余座,打大口井150余眼,兴建各类小农水项目600余项。这些小水池、小截潜、人工湖、小塘坝、小水库已成了镶嵌在山区的颗颗明珠。
生态园区是山区的亮点。在建设生态园区上,该镇在保护好安山、黄山、圣公山等三大生态旅游园区原有资源的同时,对园区内的林间荒地集中进行了补植造林,使三大历史生态旅游园区再展风姿;近年来,他们又集中规模开发建设了万亩板栗园、万亩大桃园、万亩大樱桃园、千亩黄金梨园、千亩葡萄园、千亩核桃园等生态旅游园区,目前,该镇已形成了“春赏花、夏醉绿、秋享果”的生态旅游农业新格局。
优美的生态环境,不仅给山里人提供了良好的生息条件,而且吸引了不少外地客商前来投资兴办生态旅游项目。据统计,三年多来,全镇共引资10亿多元,先后建成了万紫千红休闲养生度假区、圣源度假村、桃园仙庄、宋家沟生态园、王家庄民俗村等五家生态旅游项目,实现了吃、住、游、乐“一条龙”服务,大大提升了生态旅游档次和水平,每年生态旅游收入达800多万元。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刘伟栋为进一步做好青年社会组织及其所覆盖的新兴青年群体的联系、服务和引导工作。2月19日,济宁市新兴青年群体...
泗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泗水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