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新闻 泗水新闻 汶上新闻 嘉祥新闻 金乡新闻 鱼台新闻 微山新闻 邹城新闻 曲阜新闻 梁山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济宁市 > 泗水新闻 > 正文

只要他们愿意接受帮助,我们就会想办法解决

来源:济宁晚报 2018-07-18 10:15   https://www.yybnet.net/

编者按

今年是济宁市推动落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确立的“一二五六”目标思路的关键之年,为全面展示全市各级各部门“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工作劲头和成就,扎实有效推进“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讲好“新时代济宁故事”。即日起,本报开设“转变作风、提升能力、讲好故事”专栏。我们将组织记者走进群众身边、走进美丽乡村、走进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等,用生动的语言、精炼的文字,以图文并茂、多样活泼的形式,向读者讲述真实、生动、鲜活的济宁故事。

救助,我们一直在路上

关键词:救助 天再热,只要有需要,我们就在

7月16日,室外最高温度37摄氏度。头顶炙热的太阳,乔伟和同事们又出发了。“哥们,天热得厉害,喝瓶水吧。”太白楼附近的一处凉亭里,乔伟坐在椅子上,伸长胳膊,向坐在身边的人递上一瓶刚拧开的纯净水。由于在附近巡查时间较长,乔伟脸上一滴滴豆大的汗珠正在不断地往外冒。看到站长停下脚步,同行的工作人员也赶了过来,大家看到,坐在站长一侧的正是一位面容憔悴、精神恍惚的流浪人员。

“哥们,家是哪里的?”“泗水。”“好啊,咱俩是老乡,我家也是泗水的。”……这位男子并不愿意多交流,但有“经验”的乔伟主动谈起自己的家乡,并引导男子说出家里的具体地址。担心有误,乔伟再三确认。交谈中,男子一直话不多,乔伟一边与男子交流,一边提醒工作人员,将男子提到的地址从手机中搜索一下。“哥们,你在济宁住哪里?怎么吃?你愿意跟我们回救助站吗。”乔伟向男子提出前往救助站,男子摇头,乔伟又说,护送他回家,男子依旧拒绝。这时,一旁纳凉的市民纷纷站出来劝说男子,“救助站有吃有喝,又能送你回家,赶紧跟他们走吧。”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可男子依旧拒绝。

乔伟告诉记者,根据现行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规定,救助原则包括自愿求助,无偿救助,政府、社会、家庭共同责任等,实施救助必须由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明确提出求助要求。本人拒绝求助或不愿接受救助的救助管理部门不得强行实施救助。最后,由于该男子拒绝到救助站,留下水后乔伟无奈离开。乔伟告诉记者,为方便爱心市民提供线索,市民政局将24小时救助热线(0537)2211940通过户外广场电子屏、短信等形式进行广泛发布,让爱心市民或者流浪乞讨人员能随时拨打热线接受及时的救助。“无论是见网友被骗的,还是花光路费没找到工作的,以及智力残疾、找不到家的,只要他们愿意接受帮助,我们都会想办法解决。”乔伟说。

本报记者 苏茜茜

冬天开着救助车上街巡查,下车抱着一床棉被,四处寻找不愿接受救助的流浪人;夏天气温三十七、八度的时候,他们拿着救助卡、带着水,再去寻找流浪人。“你可别小瞧这冬天里的一床棉被、夏天里的一瓶水,救助人员就是靠它拉近了与流浪者的距离。”市第一救助站副站长乔伟说,从事救助工作以来,最冷、最热的天,他们都在路上。

关键词:身份 95名受助流浪者成了济宁市民

李小光很多年前被市第一救助站在街边救助,目前住在救助站内,一直以来与站内工作人员相处很融洽。“还记得自己的家在哪儿吗?”每天上班,乔伟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询问站内受助人员的家庭信息,同李小光一样,多数受助人员的记忆仍是一片空白。

“李小光是被市第一救助站救助的95名流浪人员中的一个。与他一样,很多人被救助后,都说不清楚自己是谁。”乔伟告诉记者,在济宁市荣军医院、戴庄医院寄养着的被救助的流浪人员,他们大多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精神和肢体残疾,不知姓名、家在何方,导致市第一救助站无法帮他们找到家人。95人没有名字、没有身份信息,不但平时不好称呼,他们应有的医疗保障等手续也不好办理。去年9月份,乔伟所在的市第一救助站为95名流浪者办理了户籍信息,同年11月份,95张济宁籍身份证出现在了市第一救助站。“为这些人员办理了济宁户口成为本地市民,他们就有机会享受医保待遇,也能减轻民政部门单一资金救助的负担。”乔伟说。

关键词:回家 大数据拓出寻亲新渠道

2016年10月5日,一位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女子在市区一处空地上坐着。这一幕被正在巡逻的辖区派出所民警发现,随即被护送到济宁市第一救助站。由于她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近两年来,一直住在戴庄医院免费接受救治。

乔伟告诉记者,蒋女士在2016年收住到戴庄医院。当时她态度冷漠,不与人交流,也说不出自己的名字。由于病情不稳定,对家庭住址等信息一概不知,救助站为其寻亲一度陷入僵局。2017年12月份,市公安局主动与市第一救助站对接,运用大数据系统对蒋女士家庭信息进行甄别,发现其与安徽省亳州市一名走失女子极为相似。乔伟第一时间与当地民政部门进行核实。“谢谢你们,我们一家人终于能团聚了。”当在电话中得知女儿在济宁接受救助的消息后,蒋女士的父母激动地连连表示感谢。

近年来,随着交通出行的便捷化、快速化,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变得更加繁重、复杂,救助人数和频次也大幅提高,救助方式也逐渐从单纯的人工查询向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转变。在这种形势和背景下,亟需构建制度更加完善、功能更加齐全的身份识别机制。去年5月份,市民政、公安部门联合为长期滞站的185名流浪乞讨精神残疾人进行了DNA数据采集。自“大数据”筛查技术启用以来,市公安局相关部门主动与市民政局救助管理机构协调联系,先后对140名长期滞站人员进行了全国范围内的筛查,截止到今年2月份,已确认了66人的真实身份,并护送42人顺利返乡。

据乔伟介绍,今年以来,市第一救助站通过加大街面巡查救助工作力度,强化救助管理工作方法,着力提升救助寻亲护送返乡工作效率。今年已救助流浪乞讨人员482人次;其中老年人152人、未成年人4人、精神病人89人、残疾人18人,在院治疗71人,站内供养13人。已经为126名流浪乞讨人员成功寻亲,帮助他们回归家庭。

新闻推荐

鱼台农商银行走进校园代收学费获点赞

本报济宁7月12日讯(记者张夫稳通讯员林国强田慧)7月初,鱼台县第二中学高一新生集中入学交费,鱼台农商银行鱼城...

泗水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泗水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只要他们愿意接受帮助,我们就会想办法解决)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