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建
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又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他自己曾经“学无常师”,《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曾学琴于师襄,问礼于老子,学官于郯子,问乐于苌弘。
孔子一辈子东跑西颠,政治幻想彻底破灭之后,便神情黯然地回到故乡。但孔子毕竟不是凡夫俗子,“每日三省吾身”的孔圣人决定重办私塾,招收弟子讲学,把自己未能实现的政治抱负寄托在下一代身上。泗水、洙水是两条河,淙淙流水环城而过,孔子创办的私塾就坐落在曲阜的松阴柏影之间。《庄子·渔父》里写道:“孔子游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奏曲未半,有渔父者,下船而来,须发交白,被发揄袂,行原以上,左手据膝,右手持颐以听。曲终而招子贡子路,二人俱对。”
教学是开放式的,他有时在庭院老槐树下给学生们讲课,教授的内容主要是《诗》《书》《礼》《易》和《乐》等;有时是坐等学生来提问,他区别不同情况进行解答;有时带学生城外郊游,领略自然风光,陶冶情操。更多的时候,廊前杏花开,老师弹琴,学生诵书。孔子的教学概括起来就是全面发展,所谓:“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中国的素质教育,自泗洙书院而滥觞,杏花春雨,琴音诵读,文化传播的脉搏开始舒缓地律动。
在孔子门下,“弟子盖三千者,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他的学生就出身而论,有贵族,有士、农、工、商,也有十分低贱的贫寒之人。颜回“贫居陋巷,箪食瓢饮”,是个穷苦人;子路先后做过两家贵族的家臣(宰);子贡则做生意,而且富有千金,还当过鲁、卫的行政官员,是聘问各国、与诸侯分庭抗礼的重要人物。
办学收费,上学缴费,天经地义,何况孔子也不可能不食人间烟火,私家办学,也得有银子才能得以维持。孔子说:“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束是十,数量词,脩是肉干,束脩就是将十条干肉绑一起当学费的意思。我们无从知晓一条肉干是多重,但十条肉干在当时一般人家应该都拿得出的。孔子的这句话意思是说:“只要人家能送我十条肉干儿做见面礼,我不会拒绝收留他做学生的。”朱熹又做了进一步的解释,说:“古者相见,必执贽以为礼。束脩,其至薄者。”(后来,就把学生送给老师的学费叫做“束脩”。)当时官办的学堂收费昂贵,只有官宦人家和富人子弟才能上得起学。孔子只收十条干肉作为入学礼,这对于那些贫寒人家来说,的确是个好机会。因而,不仅像子贡这样的超级富豪、孟懿子等高干子弟可以来拜师学习,就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的特困学生颜回,也得以顺利入学深造。如果孔子的“学校”也像现在的许多高校那样乱收费,像颜回之类的贫困生,恐怕早吓得落荒而逃了,焉能成长为“七十二贤”中的首席才俊!
微薄的“束脩”维持了孔子“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的教育生涯;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和学不厌、诲不倦支撑了他的教育和道德实践。正是这种曲线和迂回,才成就了孔子圣人和教育家的盛名。
新闻推荐
红星新闻8月28日报道,说起天津,留给人们最深印象的人物形象,大概要数“津门大侠”霍元甲了。当年一曲《万里长城永不倒》,让这位昔日武术名家成为中国人心中的民族英雄,“霍家迷踪拳”(现为霍氏练手拳)...
泗水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泗水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