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原图■本报记者鲍童通讯员包庆淼今年48岁的马见场,是泗水县奥驰手套制品有限公司经理,他以乐善好施闻名乡里,更以爱交朋友之“嗜好”受人尊崇。然而,马见场所交朋友大多是残疾人,如今已超过30人。原来,马见场也身患残疾,通过自己的努力,他为“难兄难弟”们提供了自力更生的就业岗位。
“残疾大哥”坚强行走,豁出家底自主创业1968年6月,马见场出生在泗水县北部山区的一个虽很贫困却幸福的家庭里,父母都是老实的庄稼人,他有三个哥哥和一个姐姐。然而,在他三岁时因病而致腿残疾,父母和哥姐背着他四处求医问药,经过三年的治疗,他才能勉强行走。
在初中毕业后的几年里,马见场干过建筑,做过生意,种过地,上过班,虽说生活过得并不宽裕,但是他觉得这种生活却很满足。2004年,他在聊城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做宣传员,与性格开朗的于娜不期而遇,交往密切。于娜被眼前这位“残疾人大哥”的伟岸和担当精神所吸引,她说服家人,与“老马”步入婚姻殿堂。婚后的于娜,不仅为马见场生了个大胖小子,还千方百计鼓励丈夫继续创业。期间,马见场曾赶集贩水果、卖青菜,到新泰市贩煎饼。每天“马不停蹄”的他却乐此不疲。
2010年11月,正在“幸福轨道”上奔跑的马见场应邀参加了济宁市第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正是这场运动会,让马见场明白了一个理,必须创业带领更多的“难兄难弟”共同致富。关于创业的项目问题,夫妻俩就整整研究了三天三夜,最后夫妻俩一致决定开办一家手套加工厂。于是,他们在高峪镇马家峪扩建老家的院子当厂房,跑信用社贷款10万元,加上多年积攒的“家底”,到临沂购进32台电动缝纫机,又从左邻右舍招了20多名熟练工。在一切准备就绪后,马见场的手套加工厂开业了。
创业不忘“难兄难弟”,老马感动了太多的人企业正常运营后,马见场不忘办加工厂的初心,在周边不断寻找“难兄难弟”,一口气找来了七八个残疾人。马家峪村的马修在来了,侯家庄的张稳来了,尧山的姜胜军也来了……很多好心人都为马见场捏着一把汗,这些身体残疾的人能干好活吗?然而,在马见场看来,他们各有短处也各有所长,必须有人帮他们一把。马见场的观点感动着加工厂的每个人,大家对残疾人关爱有加,残疾人也因此更加自立自强。马见场夫妇看到这些,更坚定了他们要帮助“难兄难弟”的信心和决心。
2014年10月,马见场夫妇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将加工厂搬到县城,成立泗水县奥驰手套制品有限公司。他们的想法很简单,想以县城为中心在各乡镇设加工点,这样可以吸纳更多的残疾人就业。接下来的近半年时间里,马见场夫妇就像两只旋转的陀螺,租厂房,进设备,招员工,跑订单……
2015年2月,马见场的手套制品厂正常运转。拥有厂房50间,招聘员工46名,其中有17名是残疾人,产品出口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为改善员工的福利待遇,他建设了公司伙房为员工免费提供午餐,专门为残疾人开辟了休息间,每逢员工过生日还赠送生日蛋糕。期间,马见场为吸纳更多的残疾人就业,先后在龙城社区、济河街道礼泉村、圣水峪镇小城子村等地设立加工点,各加工点共有15名残疾人。2015年11月,马见场对残疾人不弃不离的情怀和担当感动了社会各界,县里在其公司门口挂牌“泗水县残疾人扶贫基地”。
今年44岁的马修在身患重度风湿病,一点农活也干不了,在马见场的鼓励下,从2012年3月开始加工手套,现在每天可加工手套部件500多件,月收入近2000元。马修在说:“要没有马老板的帮助,我一分钱也挣不到,马老板是我的大恩人。”
马见场最喜欢英国莎士比亚的名言:“有很多良友,胜于有很多财富”。他曾说过他最值得骄傲的不是他有限的资产,而是他的“朋友”们。几年来,谁只要与马见场谈及他的“难兄难弟”,他总是说:“他们的快乐,就是我自己的快乐!”他还说,随着企业的发展,他不但要继续接纳更多的新“朋友”,还要使老“朋友”生活得更美好。
“瞧,这就是我加工的手套”
新闻推荐
点击查看原图■本报记者武旭通讯员赵方敏7月28日,随着泗水县苗馆镇北纪埠山的山坳内一声巨响,17枚抗战时期遗留的弹药被安全销毁。记者从泗水县公安局...
泗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泗水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