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新农合,农民住院治病能报不少钱;可剩下的费用,对困难农民来说,负担依然不小。在泗水县泗河街道,鲍王庄村69岁的村民王均元对此却不太担心。
王均元患气管炎多年。5月8日,他在街道卫生院打吊瓶。住院几天,连花了多少钱都没去查。“等出院时,我们出个新农合报销后的余额单,他回村盖个章就行。”病房里的泗河街道卫生院副院长张俊涛说。
新农合报销后的余额,原本要王均元自付,如今村里给承担了。这得益于泗河街道推行的“农民住院费用村级补偿制”。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泗水县泗河街道在大鲍村试行农民住院费用村级补偿。此后5年里,包括鲍王庄在内,陆续有11个村加入其中。
泗河街道共辖27个村。这么好的制度,5年才推了11个村。有人说慢,泗河街道卫生院院长陈新反而觉得要“收紧口袋”了。
找负责的人
选有钱的村
说起泗河街道的“农民住院费用村级补偿制”,陈新最知根底。2010年,正是他分析了27个村的新农合报销数据,“一千来口人的村,新农合报销后的村民自付费用也就剩3万元左右。”他觉得,有钱的村完全可以把村民的这部分费用承担了。
他先跟大鲍村的村干部商量,做个试点。大鲍村是当地蔬菜专业村,集体收入不错。到2010年年底,试点成功。从2011年开始,鲍王庄、西涧沟、东洼村等几个村陆续加入。接受村级补偿的村,变成如今的11个,都是陈新组织考察、发动的。
“选村子当然首先看它家底,可光有钱也不行,还得看村委班子团结不团结,村干部是不是愿负这个责。”陈新说。有的村,有钱,可村干部们不接受,那就成不了;有的村,钱不多,可村干部们想干,陈新也不愿意。
列详细的单
留可查的底
尽管村级补偿只限于村民在卫生院的住院费用,不少村民还是称之为“免费医疗”、“看病不花钱”。这让陈新等人意识到,必须制定相应的制度。比如,什么病可以列入补偿范围。
陈新说,病种单里,主要是农村的常见、多发、慢性病。写明病种有好处,第一,让村民明白,不是所有的病都住院不花钱;第二,不让村集体花冤枉钱;第三,卫生院也不能违规多留病人。“像脑出血、脑梗塞,卫生院只接受恢复期的病人,因为突发严重病患我们治不了。”
列好病种单,还得严格报销流程。“村民来看病,卫生院先看病情,符合条件的就开个证明,村民带回去让村里确认同意给补偿;等出院时,再走一遍程序。”张俊涛说。
有了这些明文规定,村级补偿从试行到推开,卫生院的门诊量没出现多大波动。“这些年,实行补偿的村集体负担也很稳定。”陈新说,卫生院有留底,哪个村、哪个人、哪一年补偿多少,清晰可查。如,2014年的汇总显示,东洼村仅1人住院,村级补偿602.36元;有1760多口人的大村西涧沟最多,住院治疗86人,村级补偿48489.39元;其余的村多为补偿几千元、万余元不等。
顾该顾的户
做长久的事
说起村里掏钱为村民看病,西涧沟村文书田承臻没觉得是什么负担。“村里经营着一片银杏基地,靠它村集体收入每年就30万元。”
村里有热情,泗河街道也支持。除了在“村账镇管”财务往来中配合,街道办在卫生院跟村里合作中也起了不小的协调作用。2015年初,泗河街道还正式成立了领导小组,为村级补偿设立专用账户;根据2014年的补偿数额,给各村提前预存了50%的资金,并规定,半年结算一次,年终再根据实际发生金额多退少补。
不仅如此,街道办还“补贴”这些愿意补偿村民的村子:办事处出钱,给各村参合农民每人每年2元补助。
眼看着这事越来越好,陈新倒更谨慎了。“村级补偿不能硬推到覆盖全镇,就是这11个村,也不是所有的村民都享受补偿。我们让村干部把关,也预设了条件,就是要多照顾那些家境困难的农户,防止他们因病返贫、致贫;真正的富裕户,村里也不能再给他补偿。”陈新说,这就是量力而行。
正是这种谨慎,陈新还想跟进对这11个村的调查关注。“村集体收入是存在变数的;有的村收入少了,我觉得没必要打肿脸充胖子,退出就是了;有退有进,这事儿才能坚持下去。”
令人没想到的是,这制度还带来了另外一个效果——看到这些村加入补偿,其他村的村干部还有了发展的压力:“就怕村民问他,人家村的村民去卫生院看病不花钱,你带着咱村咋就不行呢?”
新闻推荐
泗河街道建立班子成员联系优秀人才制度,采取“结对”、“联系”、“沟通”、“培育”的四步联动机制加强人才培养与使用。(单倩倩)泗河街道集中办理残疾证该街道卫生院设立了咨询处...
泗水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泗水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