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延坤/文
建安十三年八月二十九日(208年9月26日),曹操安排御史大夫郗虑和丞相军谋祭酒路粹,罗织了“招合徒众”“欲图不轨”“谤讪朝廷”“不遵超仪”“大逆不道”等罪名将孔融杀害,他的妻、子同时被害。就像他的那首《临终诗》中“生存多所虑,长寝万事毕”这句一样,他终于结束了和曹操之间的斗争。从孔融被杀到今天已经过去了1812年,但因他被杀所引发的争论却没有停止。
郗虑和路粹还是有点儿本事的,竟然给孔融安了这么多的罪名。那这些罪名都有出处吗?笔者需要强调的是,虽有出处,但这些出处在逻辑上站不住脚。
“招合徒众”和“欲图不轨”,是因为路粹说孔融在北海工作期间,看到天下大乱就召集了很多人准备谋反,甚至还放出了“有天下者,何必卯金刀”的言论,大意是大汉王朝可以退出历史舞台了(“卯金刀”即指汉室姓刘的皇帝)。
这两个罪名经得起推敲吗?
经不起!在笔者看来,主要有以下原因:孔融在担任北海相的时候,的确召集了不少人,不过,这些人要么是用来和黄巾军作战的将士,要么就是他为朝廷选拔的人才。当时天下大乱,每一个地方官身边都有这些人。再者,孔融的一生都在维护汉室,没有任何高含金量的史料记载他发表过诋毁朝廷的话,如此一来,“有天下者,何必卯金刀”的真实性就有极大问题。
“谤讪朝廷”这个罪名,是说孔融在和孙权使者见面时说了朝廷的坏话。和“有天下者,何必卯金刀”这句话一样,同样缺乏证据支持。路粹说孔融说过,他就一定说过吗?至于“不遵超仪”,就是说孔融作为九卿序列的高级官员,存在衣着不得体等败坏官体的毛病。
“大逆不道”这个罪名是最严重的,后世人多将这个罪名称为“不孝”,而曹操杀孔融的理由就是说他不孝。当时,曹操一方是这样解释的:孔融对祢衡说,“父亲对子女来说能有什么恩情?说到底,有子女,是因为当父亲的为了满足自己的情欲罢了。母亲对子女能有什么恩情?母亲就像瓦罐,子女就像瓦罐里的东西,把瓦罐里的东西拿出来,瓦罐和东西之间也就没了关系。”发表这种不孝的言论,就是孔融被冠以“大逆不道”罪名的原因。
笔者顺便说一下,一些朋友或许早就发现了,在某些毁三观的地摊文学和网文中,在不知何人的引导传播下,“孔融因‘不孝’被杀”这种说法已经出现了“孔融因弑母被杀”这种奇葩衍变版本。
因为让梨、与兄争死、孝顺父母,孔融在年少时就名满天下。再者说了,即使没有这些孝行,即使不是孔子的后人,孔融至少还属于讲究德行的名士群体,怎么可能会对祢衡说那种荒唐的话?
侮慢曹操非孔融被害根本原因
不难发现,在曹操给孔融安上的这些罪名中,都是站不住脚的欲加之罪。那么,孔融到底做了什么,让曹操不得不下黑手?
很多观点认为,因为孔融发表过很多讽刺曹操的言论,屡屡让这个枭雄下不来台,这才引来了杀身之祸。应该承认,孔融的确在言语上经常冒犯曹操,这种侮慢和刻薄甚至已经成了孔融的一种习惯。对于这样一个不“尊重”自己的同僚,曹操这个朝廷实际掌权人早晚要爆发,而将孔融杀害就是爆发的结果。这种观点并非毫无道理,但在笔者看来,因为孔融侮慢自己,仅仅是曹操杀害对方的原因之一,而且还不是重要的原因。那么,曹操杀害孔融的真正原因应该是什么?在笔者看来,我们还是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寻找。
其一,为今后的大规模军事行动打基础。孔融被害的时间是在公元208年,这一年都发生了什么事情?有几件事很值得注意:第一,当年的二月份,曹操在邺城修建了玄武池用来训练水军,为将来南下征讨刘表、刘备和孙权做准备;六月份,曹操废除了汉朝长期以来实行的三公职务,恢复了丞相制度并亲自担任,同时恢复了负责监察百官的御史大夫;劝说马腾来到许都任职,并安抚了马超和韩遂;出于更好地筹备军粮等目的,曹操推行了禁酒令。来到许都后,孔融发现了曹操不断膨胀的野心,于是,他对曹操的执政思路尤其是军事意图变得更加抵触,并经常发表公开反对的声音。所以,为了自己的政治和军事目的,曹操必须得尽快解决掉孔融。
其二,向士人群体施压。尽管曹操非常努力地拉拢士人,可天底下仍然有很多士人不愿意投靠他。为了让尽可能多的士人为自己服务,至少不让更多的士人反对自己,曹操必须得通过杀鸡儆猴的手段去向士人群体施压,那么,如何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呢?曹操只能从这些人里挑出几个来杀害,而孔融这个士人领袖就是最好的例子。同理,崔琰也是。
其三,意图弱化儒学作为正统思想的地位。在一些人看来,曹操是一个“儒法合一”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因为他是一个频频推出众多仁政举措、又崇尚严刑峻法的人。
这种观点是否正确?
我们不能因为曹操有过很多宽厚待民的工作,就认定他是儒家思想的坚定执行人,而是得看在关键问题上采取了什么态度。何为关键?那就是他的人才观,因为人才观才是评价曹操这种掌权人属于哪个“派系”的最重要标准,而这种观念恰恰也决定了一个朝代的正统思想是什么。我们都知道儒家的人才观是“德才兼备”,曹操看起来也很看重这个,但他更多时候的用人标准却是法家路线、被注入个人意志的曹操版“唯才是举”。
曹操在建安十五年、十九年、二十三年先后三次颁布《求贤令》,甚至放言哪怕是“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类的人才,都能得到重用。
自我表态曹操下黑手还有深意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实际需求,给了曹操一个杀害孔融的理由,也是他下黑手的第四个重要原因。那就是树立自己一个“大汉忠臣”的形象,是出于“公关”工作的需求。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还是应该回到“不孝”这个孔融被杀的最大罪名说起。
熟悉两汉史的朋友都很清楚,除了西汉的开国皇帝刘邦和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以外,其他两汉皇帝的谥号里都有“孝”字,比如西汉汉武帝刘彻的谥号是“孝武皇帝”,东汉汉和帝刘肇的谥号是“孝和皇帝”,哪怕是汉献帝刘协的谥号都是“孝献皇帝”(魏明帝曹叡追谥),蜀汉刘禅的谥号是“孝怀皇帝”(汉赵刘渊追谥)。还有,汉朝选拔官员的制度是什么?察举制,而这项制度最重要的科目就是举孝廉,曹操就是因为举孝廉才开启了自己的政治生涯。
在两汉时期,“孝”不是纯粹的个人道德和家庭伦理,而是当时的社会伦理和政治伦理,也就是常说的“以孝治天下”。所以,曹操给孔融安上一个“不孝”的罪名,再将孔融杀害,这样做不仅可以标榜他曹操自己是讲究孝道的,更重要的是,曹操可以给自己贴上一个“大汉忠臣”的标签,让自己的执政路线拥有更强的合法性。
当然,也是因为曹操以“不孝”的名义杀害了孔融,我们从《三国志》里找不到孔融的个人传记。因为陈寿在撰写《三国志》时的身份已经是晋朝的臣子,晋朝是以禅让的程序消灭了曹魏,而禅让需要一个承认前朝为正统的前提条件。再者,司马家族执政时的口号也是“以孝治天下”。所以,陈寿不敢给孔融做传,我们只能从南朝宋人范晔的《后汉书》里看到《孔融传》。
你所不知道的孔融⑤
生存多所虑 长寝万事毕
新闻推荐
10月11日零时起,全国铁路将实施第四季度列车运行图,新图安排开行列车较三季度进一步增加。这其中,西安至乌鲁木齐、西安至敦...
曲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曲阜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