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济宁 今日泗水 今日汶上 今日嘉祥 今日金乡 今日鱼台 今日微山 今日邹城 今日曲阜 今日梁山
地方网 > 山东 > 济宁市 > 今日曲阜 > 正文

孔母颜徵在

来源:济宁晚报 2019-11-28 23:47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刘帝恩

通讯员 李富荣

至圣先师孔子对中华民族乃至世界的贡献举足轻重,他是如何成长的?有人说是基因里的贵族血统,有人说是“天固纵之将圣”,也有人说是源于悠久博厚的历史文化氛围熏陶。但是,有一点尤其重要,在其成长的重要的人生阶段,他在一个人的教育养育下度过,那便是孔子的母亲颜氏——颜徵在。

颜徵在何其人也?近日,尼山世界女性论坛副秘书长、尼山母爱书院执行院长——李子君来到《文化济宁·百姓讲堂》,为市民讲述孔母颜徵在的故事。

叔梁纥七十求娶 颜徵在欣然应命

颜徵在,史称颜母,孔子的母亲,今习惯称为孔母。她是颜家的女儿,孔家的媳妇儿。那么,就需要了解一下双方婚姻的情况。回顾孔子的祖上,周灭商后,周成王封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于宋,建都商丘。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微仲即为孔子的嫡系先祖,目前这是我们可以追溯的。到了孔子的六代祖——孔父嘉,为子姓孔氏,居住在宋国,曾任大司马。到孔子的曾祖父——孔防叔,为了避宋国内乱,从宋国到了鲁国。从此孔氏在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定居,成为鲁国人。

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是当时鲁国有名的武士,人才出众,建立过两次战功,因单臂托住悬门,让冲进城池的部队撤出而闻名,曾任陬邑大夫。也正因为此,他是被一方百姓所敬慕的英雄形象,是值得托付的仁义之士。哪里可以看出来呢?通过叔梁纥求婚的一段记载:《孔子家语·本姓解》:“叔梁纥……虽有九女,是无子。其妾生孟皮,孟皮一字伯尼,有足病。于是乃求婚于颜氏。颜氏有三女,其小曰徵在。颜父问三女曰:‘陬大夫虽父祖为士,然其先圣王之裔,今其人身长十尺,武力绝伦,吾甚贪之。虽年长,性严,不足为疑,三子孰能为之妻?’二女莫对,徵在进曰:‘从父所制,将何问焉?’父曰:‘即尔能矣。’遂以妻之。”

颜父对于这个年龄近七十的求婚者表达了一种态度,“吾甚贪之”。尽管他已经娶过两任,有九个女儿,一个有足病的儿子。

颜家的三个女儿中,大女儿和二女儿都无法接受,只有小女儿颜徵在欣然应命,虽然,当时她只有十几岁。至于她本人对叔梁纥有无崇慕心理,不得而知。但是,我们可以看出,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她是一个识大体、明大义、孝亲和善的人,这种优良品质是很难得的。

颜徵在迁居阙里 创造良好的环境

嫁过去后,她便安心做孔家的媳妇儿,那么有一件事情是她很重要的使命,那就是延续香火,依照叔梁纥的年龄,她对此事很担心,于是到尼山祈祷,希望能够得到一个儿子。我们都知道,“男,八月生齿,八岁毁齿。二八十六阳道通,八八六十四阳道绝。”显然,她是懂得的。因为孔子生来不易,所以有了很多的传说,一个为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的人,我们都希望他更有力量和影响,更能够成为一种精神的支撑。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他经历了艰难的成长过程。而颜徵在在担当生活诸多考验的过程中无疑具有勤劳善良、坚韧仁厚的品格,才可以应对母子生活中的风风雨雨,尤其,还带着有足病的哥哥孟皮。

孔子大约三岁时,叔梁纥故去。无疑,颜徵在没有了依靠,没有了支撑。依照她的性格,用今天的话说是要独立自主。于是,她选择了迁居。我们都知道孟母三迁的故事,如果一个母亲要迁居,首先考虑的一定是孩子。她迁到了阙里,阙里有什么?有周朝的文献典籍,有周公庙,有好老师。孔子曾自述其志:“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我们可以思考,志向是从什么样的土壤中栽种出来的呢?同时,孟母之行为,是否从孔母之迁得到了启示,也未可知。母亲对孩子的期待在同样或相似的社会背景下是会有相同之处。就今天而言,我们依旧会为了孩子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到最好的学校学习,有一个好的周边环境而选择住房区域或者迁到更理想的城市去居住或者发展。颜徵在便是中国历史上早期率先考虑到相关因素而做出行动的母亲。

根据《世家》的记载,孔子为儿嬉戏,尝陈俎豆,设礼容。孔子在相关的文化教育环境中,找到了独特的童年乐趣,好学、好礼。他观祭祀周公之礼,并自己陈设礼器,学习演习。在今天看来,这是一个不同于其他同龄儿童的优秀的孩子。关于孔子少年儿童的记载是极少的。但是无疑,颜徵在是孔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启蒙阶段,创造了一个可以使其奔赴成长方向的教育条件和思想基础。

孔子十五而志于学,十七将父母合葬于防(此为一说),在其成长的道路上,母亲做到了陪伴和教育。有人对孔子不知其父墓作出各种猜测,由此和颜徵在婚姻地位问题或者出生阶层问题做了联系。在此只取一说,古人是不墓祭的,只在家祭神主。古人坟墓不封、不树、不堆土、不种树、无法辨认,尤其是士及以下阶层。颜徵在不说,或孔子不知其父墓,都是可能的。然而,孔子做出合葬的举动,无疑对母亲是一种孝敬和尊重,是远胜于很多语言和记载的实际行动,母亲对他的影响可见一斑。

艰难的生活条件和母亲坚韧性格的影响,奠定了孔子成长为广博如天、高明如月、思想系统、学术广播、修养高尚、境界深邃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的牢固基础。

颜母山下设祠堂 受后人景仰维护

在曲阜尼山对面,隔沂河相望有一座山——颜母山。在山下不远处的宋家山头村(今属邹城田黄镇)有颜母祠。祠3间,灰瓦硬山顶;有灰色围墙,红漆大门,红漆柱子。一说始建于明孝宗(朱祐樘)弘治六年(1493年)。(另一说:建于东汉,最迟北魏。《水经注,泗水》(卷二十五):沂水出鲁城东南,尼邱山西北,山即颜母所祈而生孔子也,山东一十里有颜母庙。)院内有石碑一通,碑额刻“大明”二字,碑身正中上部刻“阙里孔氏报本之碑”,下部刻“周故夫子外府颜府君祠”等字。左侧刻“赐进士光禄大夫柱国太子太傅吏部尚书济南尹(尹旻)题”,“弘治六年岁在癸丑春二月有六日之吉”;右侧刻“宣圣六十一代孙袭封衍圣公孔弘泰、孔颜孟三氏子孙教授司学录孔公璜同建”。在一张红色的供桌上立着一个排位:启圣王夫人之神位。元至顺元文宗加封叔梁纥为启圣王,颜氏为启圣王夫人。于1986年重修。

据闻,此祠曾有位老人看守,老人过世以后,无专人值守。2013年定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尼山母爱书院自2016年始,自发对此祠进行常规维护,每月组织社会人士来此进行志愿服务。

新闻推荐

高铁开 凤凰来

八百里蒙山沂水,曾是“四塞之崮、舟车不通”之地。随着“复兴号”开进沂蒙山,山东省高铁环形贯通,对密切山东省各区域经济协...

曲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曲阜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孔母颜徵在)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