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济宁 今日泗水 今日汶上 今日嘉祥 今日金乡 今日鱼台 今日微山 今日邹城 今日曲阜 今日梁山
地方网 > 山东 > 济宁市 > 今日曲阜 > 正文

“凡人”孔子

来源:济南时报 2019-05-05 14:12   https://www.yybnet.net/

□新时报记者 徐敏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孔子在中国历史上占据着不可撼动的地位,并且被逐渐蒙上了“圣人”的面纱。在诸多研究孔子生平思想的书籍中,清华大学历史学博士李硕的新作《孔子大历史》,生动书写了孔子最真实的生活经历,讲述了一个神坛之下的“凡人”孔子。

“贵族私生遗腹子”不是人生短板

要说孔子,首先绕不开的是孔子的出身。《史记》记载孔子的家世,说他家在鲁国的“昌平乡陬邑”,在鲁国都城曲阜的近郊。他父亲名叫孔纥,母亲是颜氏女子,两人“野合而生孔子”。李硕认为,这里的“野合”并不能只从字面意思去理解,可以理解为“非婚结合”的意思。

孔家是鲁国的贵族,到了孔纥这一代时已经有些没落。史书记载,孔纥个子高大,身强力壮,齐国攻打鲁国时,曾经有过一次掩护贵族突围的壮举。颜氏女子怀孕后不久,孔纥就去世了,所以他不知道自己还有孔子这个儿子。孔子自幼跟着母亲在平民百姓的外婆家长大,过着没有父亲的农家单亲日子。至于孔子母亲颜氏是终生未嫁,还是早年丧夫守寡,史书没有记载。孔子十五岁时母亲去世,他想让父母合葬,却不知道父亲葬在何处,于是把母亲的棺材放到了当时鲁国著名的大路“五父之衢”边上,停丧不葬。人丁单薄的孔家得知这个信息,终于承认了这个迟到的儿子。认祖归宗之后,孔子父母合葬,他自己的身份也从农民变成了贵族。

孔子成为“圣人”之后,后世一些学者觉得其父母“野合”的事情不甚大雅,所以就想办法遮掩。如三国时文人王肃在《孔子家语》里记述,孔子的母亲颜氏是孔纥的小妾,在尼山上祷告神明而生了孔子。按照这个说法,孔子的父母就是明媒正娶的合法夫妻(妾)了。不过,据清代学者考据,《孔子家语》是王肃伪造而成,这也与其他史书记载的史实不符。

对于一些文人不愿直面的这个问题,李硕的态度则开朗很多。他从母系氏族社会的发展角度来看,认为古今道德标准并不一样,不能用当前的眼光去看待孔子出身。人类社会早期大都是母系氏族,后来父系家庭开始出现,但是这个转变不是短时间实现的,上层社会变得早些,中下层社会中,母系家庭的残留则一直保存到很晚。全面过度到父系家庭已经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所以从当时的时代看来,孔子的出身并不是他的“人生短板”。

有欲望、会自嘲的凡人

在人们通常的印象中,孔子是一位道德圣人,高高在上。但实际上,他也有着如普通人一般的人生经历。在《孔子大历史》一书中,李硕有意识地去除掉这层后人加于其上的“圣人”面纱,还原孔子的真实生活经历中也有不得志、茫然四顾而不知前往何处的落寞时期。

鲁定公十四年时,孔子“由大司寇行摄相事”,达到了权力的巅峰。然而孔子并不是个高明的政客,经过季氏谗言、弟子入狱后,孔子很快就从权利巅峰出局。尝过权力的味道之后,虽然离开鲁国,孔子还奢望去别的国家谋求官职。于是他先去了齐国,待了一段时间之后发现没有当官的可能性,转而又回鲁国;回到鲁国又不适应,思量后又去卫国试了试;结果卫灵公陷于凌乱的家事,根本无暇给孔子安排一官半职;孔子思来想去又南下卫国南边的陈国……孔子牢骚满腹:“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实在没人愿意推行我的‘道’,我就坐筏出海,投奔蛮夷去!”

对于孔子的这些牢骚,李硕有些尖刻地指出:“说说可以,其实他下不了决心。……孔子尝过权力带来的各种幸福感,还想去当更实职的官。”

57岁时,周游列国的孔子来到郑国。《诗经》里唱:“出其东门,有女如云。”东门是郑国都城新郑最热闹的商业街,孔子和弟子在这里走散了。子贡是孔子弟子中比较聪明的一个,老师相貌特殊,应该比较容易寻找,他于是四处打听。果然,有人告诉他,在东门下有个老头,长得奇形怪状,又累又迷茫,像条丧家狗一样转来转去。子贡寻去,果然是孔子。说明情况后,孔子说:“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这就成了后世著名典故,孔子自嘲是“丧家狗”的来源。

在李硕的笔下,孔子是一个有过强烈从政欲望、屡次碰壁后会抱怨也会自嘲的普通人,真实得像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

“还原孔子最真实的生活经历,揣摩他在各种情况下的心理与情感状态:他的喜怒哀乐与忧惧,他的困惑、纠结与执着。”李硕在后记中写道,他要呈现的便是这样一个褪去圣人光环后真实又鲜活的孔子。

“六项全能”的老师

孔子被誉为万世师表,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事业就是收徒授课,教授“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是孔子早期教学生的必修课,也是那个时期“士”阶层的基本技能。在讲述孔子的授课内容时,李硕的笔触同时延展到春秋末期贵族的等级制度与权利义务,贵族所遵守的礼仪习俗,贵族从小接受的教育和他们的“必修课”,宴会、射礼等贵族的生活状态等等。

比如“礼”,指的是各种社交礼节,背后则是身份制度。“礼”的内容包括很多,大到参见国君的礼节,小到家庭出殡的习俗。孔子不仅教授,还会更改、记录一些礼节。比如鲁国女人服丧,要用麻线扎在头发上。孔子出生前18年,鲁国跟旁边的小国邾国打仗时死了很多人,家属带回家的尸体头发上都扎了根麻线。此后鲁国女人服丧,扎麻线成为礼俗,又被孔子编入了正规的丧礼。

在人们的印象中,孔子是高坐在上,对着众多弟子传授为人之道的“文化课”老师。其实在六艺中,孔子不但特别喜欢而且精通音乐。孔子周游列国,到哪儿都要跟当地的乐师学音乐。他听见别人唱没听过的歌,也要让人家再唱一遍,自己跟着弹琴,把曲调记下来。

成为贵族以后,孔子也补课学了赶车、射箭。这些技能孔子主要教授给出身穷困、没有机会学习这些的学生们。李硕考证认为,驾驭四匹马的车比我们看起来要困难得多,而孔子的驾车技术十分高明。“以骑马为例,靠系着马嚼子的缰绳控制方向,拉右边绳子马就往右拐,拉左边的就往左拐,两根一起往后拉,就是‘刹车’。四匹马驾车,就有六根缰绳了,它们怎么抓在手里,怎么操控,《诗经》叫‘六辔在手’,大有学问。”《孔子大历史》一书中写道。至于书和数,也就是书法和算数,是孔子的“看家本领”。孔子以前给季氏家干活,做文书做账房,就是用这两样技能。所以,孔子不仅是文化课老师,也是数学老师、

音乐老师,甚至社会实践课老师。随着孔子和弟子们年龄越来越大,社会地位和学术水平越来越高,课程提高到了“六经”。六经即《诗》《书》《礼》《易》《乐》《春秋》。李硕认为可以这样理解孔子的教授内容:前期教授的“六艺”的很多内容具备一定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后期转而以“六经”为主后则开始“思考人生”,教给学生为人处世的道理和学问,注重修身养性。

新闻推荐

陵城镇 公益电影放映受欢迎

本报曲阜讯(通讯员郝龙臣)4月23日晚,一场关于金融诈骗的电影在曲阜市陵城镇西程村文化广场上演,来自周边村庄的村民们围坐在...

曲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曲阜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凡人”孔子)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