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 中国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
看专题报道打开封面新闻
四川给我的第一印象非常好”
1981年,杨朝明考上了曲阜师范大学的历史系。其实,直到高三前,他都是理科生。
“我是1980年10月才转去读文科的,当时拼命学历史,但没想到真考上了历史系。研究中国历史,让我对孔子和儒家文化有了深入的接触。”
而对于历史的学习,杨朝明不仅放在课本里,也融入在了“游学”中。“成都我去过很多次,1986年我读硕士一年级,跟随老师第一次到成都。”
杨朝明的记忆里,对于四川的美景信手拈来。“都江堰、青城山、峨眉山、三星堆、川大……四川给我们的第一印象非常好。第一次去四川,我们就拜见了著名历史学家徐中舒先生、缪钺先生。当然我们也想到过‘蜀道难,难于上青天’,那个地方在周朝灭商的时候,竟然有一个部落叫‘蜀’。那时候我就朦胧地感受到,我们中国的文明何其了得。”
每次听到四川话倍感亲切”
1994年,杨朝明来四川参加中国先秦史学会,“会议在德阳、成都举行,那次最深的了解就是三星堆。”
“那里面有各种各样的青铜器,太令人震撼了。里面的面具很多人说像外星人,或者千里眼、顺风耳什么的。但有先生研究后给我们说,这里面有很多文明的元素与中原地区有内在联系。”
杨朝明透露,《学记》说“安其学而亲其师”,他想考取李学勤先生的博士生,最早给先生表达自己的愿望,就是在成都。这段记忆,让杨朝明觉得美好而深刻。
“后来因为各种学术活动经常去成都。四川有很多优秀的学者,成都有不少我尊敬的先生、朋友,总之一句话,四川给我的印象是非常美的。”杨朝明说,除了这些以外,抗战时期的川军也让他深受感动。
“我看到了一些资料,川军当时的表现,我觉得可以用艰苦卓绝来表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脊梁和精髓气质,我们中国人其实都应该具有这样的精神和勇气。”杨朝明感叹,“现在我只要听到四川话,就倍感亲切。”
休闲之都有更深的含义”
都说成都是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因为它是慢节奏的休闲之都。
成都的休闲之处在于遍地的串串火锅、遍地的茶馆,还有全国最多的书店,以及大大小小的菜市场等等。
不过对于“休闲之都”,杨朝明却有着不一样的理解。“休闲只是一种表象,它有更深的含义。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当然需要奋斗。但奋斗的目标就是一种淡定和宁静。我们奔忙就是为了某种程度上的和谐、宁静,这种休闲,也许就是一种追求。”
杨朝明告诉记者,其实儒家的思想就是一种和谐、一种大同。而大家通过“游学”的形式,走到更多的地方,就能理解更多的东西。
“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者皆有所养;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他还表示,“如果这个世界上到处都很休闲,那么这个世界一定是和平的。反之,这个社会如果到处都动荡,就会产生动乱。所以休闲、宁静,应该是一种正面词。”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陈颖摄影吴枫
新闻推荐
□记者常青报道本报菏泽讯4月18日,国家电网公司对500kV皇桂桂郓II线成功送电,标志着由中铁十局电务公司承建的...
曲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曲阜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