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伟栋
从学徒到厨师长,再到有了一间属于自己的饭馆,在厨艺界摸爬滚打了20余年的刘立荣,就是靠一身扎实的功底走入了“大厨开店”的行列。在后厨炉火世界中,在油盐酱醋的品味中,他烹制着属于自己的人生。
学徒三年,他练就一身厨艺
1995年,年仅19岁的刘立荣为了学一技之长来到济宁。“最初我学习的是电脑专业。”刘立荣告诉记者,当时电脑专业比较热门,但入学后仅仅过了三个星期他就学不下去了,反而对隔壁的厨师烹饪很感兴趣。于是,刘立荣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父母,在当时那个年代,厨师是比较吃香的职业,刘立荣的父母也没有反对就答应了。
俗话说,“学徒学徒,三年为奴。”虽然在学校学的是厨师专业,但是刘立荣刚进酒店要从切菜、洗菜等杂活干起,几乎摸不到大勺。刘立荣说,那个时候没有手机,网络也不像现在这样发达,但是学习氛围很浓。每天他和大家比着学、抢着干,切菜切到手指,油锅的油溅到脸上,也只是简单处理一下就继续干活了。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刘立荣除了跟着师傅学,空闲的时候他还看书学习研究,虽然很累,但他感到那段时间学到了不少东西,水平也不断提升。
脚踏实地,用辛勤成就梦想
在曲阜某饭店担任厨师长期间,有一次,某位外国领导要来考察访问,需要准备本地特色宴席接待。“毫不夸张地说,当时的许多菜都需要提前三四天准备,不管是老汤、浓汤、清汤,单单是原材料就多达几百种。”刘立荣说,一道看似简单的菜,其制作过程其实十分严谨,但稍有疏漏就会破坏食材本身的口感和营养成分。“每一道菜都融入了厨师的心血和情感。”
从济宁到曲阜,从学徒到厨师长,从鲁菜到孔府菜……十几年如一日,因为热爱和梦想,再累都不怕。刘立荣说,每换一家酒店,都比之前的档次高一些,这样能够学到更多的菜品和更先进的厨房管理经验。
后来,刘立荣脑海里有了创业的想法,他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承包过食堂、开过快餐连锁店,再到今天的商务饭店。看似简单,但背后是他辛勤的努力。在空闲时间,刘立荣经常会看一些如《舌尖上的中国》之类的美食节目,然后再自己尝试研究改善店内的菜品。“只有不断为自己寻找目标,不放弃对知识的渴求,提升自己,充实自己最终才能成功。”
从最初的厨房打杂工,到饭店老板,刘立荣的秘诀,就是脚踏实地地做好每一道菜,用踏实肯干成就了创业梦。
新闻推荐
鲁南高铁菏曲段浇筑首榀箱梁 首榀箱梁长32米,重820多吨,浇筑耗时约6小时
本报讯(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武霈)2月26日,中铁十局建设者在位于菏泽市牡丹区皇镇街道办的菏泽制梁场成功浇筑鲁南高铁菏曲段...
曲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曲阜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