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万德龙 通讯员 马海滨
昨日下午, 济宁市庆祝改革开放40年暨“百万家庭说家风”最美家庭故事巡讲活动在运河宾馆举行。这次活动是2018年度济宁市各级妇联组织开展此项巡讲活动的第100场,极具意义。
昨日活动邀请到5位最美家庭代表分别是:曲阜市夕阳红老年公寓创办人杨友玲、树立当代军嫂热爱部队情系军营默默奉献无私精神的刘琴、家中无论书房里还是鞋柜里都摆满书籍的书香家庭代表李继保、把做公益当成了工作生活一部分的汶上人靳霜立以及作为孔子后裔、在家风传承、文化传承的路上不遗余力的孔颖。
作为本次活动的策划者、执行者,市妇联大力弘扬以孝贤、孝道、孝德为主要内容的家庭优秀传统文化,把寻找“最美家庭”活动作为妇联“一把手工程”, 组织群众晒家庭幸福生活、议良好文明家风、讲家庭和谐故事、展家庭文明风采。迄今为止,全市已经层层评选出“最美家庭”3.6万个,并先后涌现出全国最美家庭赵娟家庭、张茂路家庭、杨友玲家庭、薛臣家庭、杜晓璐家庭、张爱华家庭等,全国五好文明家庭标兵丁文标家庭,全国十大杰出母亲陈继英,山东十大慈孝人物苏奇岩等100多位在全国、全省有较大社会影响的道德模范,成为引领家风民风、践行传统美德的典范和楷模。
杨友玲:孝亲敬老,勤劳善良
曲阜有位快乐的大姐,她的追求是让所有的老人活得幸福、快乐。她让尊老、爱老、养老、助老的美好风尚在圣城曲阜得以传承,她就是曲阜市夕阳红老年公寓创办人杨友玲。
杨友玲是土生土长的曲阜人,从小沐浴儒家文化,格外重视孝道。因父亲早逝,照顾母亲的重担就落在了她的肩上。在照顾母亲的过程中,她渐渐有了开老年公寓的想法。“开个老年公寓,就能照顾更多像母亲一样的老人。”杨友玲说。
老年公寓开办之后,一些老人陆续被送来,这些老人的子女大都是一些进城打工者,杨友玲体谅他们的难处,费用上能少就少。收入少了,杨友玲只好节约开支,把脏活累活都包揽过来自己干。为了给老人安排合理的膳食,杨友玲每天都琢磨新菜单,一有灵感就记到墙上。“菜谱一直都在摸索中,一开始对老人们的身体状况、饮食需求不是很熟,后来根据老人的喜好、身体状况,结合事物的软硬、荤素搭配出来,为老人们制定健康的饮食方案。”杨友玲说,她还自学了心理学,考取了国家二级咨询师资格,只为了和老人更好地沟通。
杨友玲的老年公寓已经开了16年,这里既不宽敞也不豪华,但公寓里却饱含了杨友玲的笑与泪,杨友玲说,她会继续努力下去,因为这些老人就是她的父母,这里就是她的家。老人们开心,她就开心。
孔颖:门庭儒韵,诗书继世
作为孔子77代后裔,孔颖自豪地说:从始祖孔子生活的春秋时代到清朝末期2000多年的时间里,孔家取得进士、举人、生员等各级功名的孔子后人达到5000多人,占本族人口总数的1.7‰,孔氏家族成为中国古代最早形成的文化世家。
文化传承中凝聚出来的是一种好家风。家风对于人的人生观、价值观起到的是奠基和定型的作用。“诗礼传家”的孔氏家风,父亲把它的实质和内涵概括为“有文化,守规矩”。这是孔子为后人标出的两条人生底线。
清朝中期,孔颖父亲的高祖拟就了适应自己小家族的家训。历史进入新时代之后,孔颖父亲在祖辈的基础上又拟就了新家训,其中写道:“忠厚传家,修身养性。诗书继世,文化传承。敬畏法制,践行文明。自强自立,于国忠诚。”孔颖的家庭成员力求做到为人有型,处事有格,心存敬畏,坚守底线,为人清白,做事干净。“一个清白的家庭,靠的是每个家庭成员的清白;一个廉洁的社会,靠的是每个社会细胞的廉洁。”孔颖说。
最美家庭代表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火青实习记者王卓群本报通讯员李树亮关磊2018年9月24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秋晚会在孔子诞生地尼山圣境举办,全球...
曲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曲阜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