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新闻 泗水新闻 汶上新闻 嘉祥新闻 金乡新闻 鱼台新闻 微山新闻 邹城新闻 曲阜新闻 梁山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济宁市 > 曲阜新闻 > 正文

2018年“齐鲁大工匠”风采录

来源:大众日报 2018-12-10 01:54   https://www.yybnet.net/

大国工匠是职工队伍中的高技能人才。工会要协同各个方面为劳动模范、大国工匠发挥作用搭建平台、提供舞台,培养造就更多劳动模范、大国工匠。

为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努力推动山东省“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今年7月,山东省实施“齐鲁工匠”建设工程,在全省范围内开展“齐鲁工匠”选树活动,经各级推荐、专业评选、社会公示等环节,现发布山东省首批10位“齐鲁大工匠”事迹。

刁统武

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济南卡车股份有限公司工装组维修班班长

“用人品打造精品,用精品奉献社会。”这是重汽坚守的企业价值观,更是刁统武尊重职业、热爱工作的不变初心。在同事眼中,刁统武对工作精益求精,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谁遇到工作难题,找他准能解决。

他精通机械、液压等设备,擅长解决焊接工装故障难题,根据检测数据就能分析出驾驶室焊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具有见图就能识别工装设计中存在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刁统武通过学习,先后掌握了三坐标测量原理分析、CAD绘图、CATIA三维设计,现已成为集设计、现场施工于一身的先进技术人员。

辛勤的付出,赢得了广泛认可。刁统武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山东省劳动模范”“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齐鲁金牌职工”“山东省技术能手”“济南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在忙于工作的同时,刁统武勤于思考,主持多项技术创新项目,其中《一种用于驾驶室总成焊接的定位装置》等多个项目获国家专利,《基于快捷转换的驾驶室焊接工艺装备的技术开发与应用》获山东省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二等奖,《HOWO驾驶室侧围车门框尺寸稳定性质量提升》等项目获济南市质量管理成果二等奖,《A7-T7H驾驶室焊装工装多车型切换与改进》等多个项目获中国重汽集团公司职工创新成果奖。至今,他完成创新成果50余项,这些成果的实施和应用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近5000万元。

刁统武把自己在工作中总结、掌握的维修经验、创新心得、操作技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10余名徒弟,现有2名徒弟取得高级技师职业资格,3名徒弟取得技师职业资格。集团以刁统武名字命名了“刁统武创新工作室”,他带领工作室成员围绕企业生产瓶颈、质量提升等解决了几十项技术难题,使企业在生产效率、质量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并提升了设备利用率,该创新工作室在2016年获得济南市“工人先锋号”称号,同时他带领的焊接设备和工装维修班组在2016年获得“全国机械行业文化建设先进班组”称号。

王树军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一号工厂首席技师

他练就了“望闻问切故障诊断”的绝技,独创HSK主轴锥孔微创修复技能,并利用自制修研工具,有效解决了加工中心HSK主轴锥孔损伤后必须大修的难题,他就是王树军。

“王树军热爱工作,精通各类数控加工中心、精密机床的维修技术,故障处理高效化。”“他能熟练维修德国MAPAL镗杆、枪铰镗头、德国MIMATIC角度头,进行间隙配研与精度调整。”在同事心中,王树军是“无所不能”的优秀工匠。正是这份优秀,为王树军赢得了尊重与荣誉,他先后荣获“行业大工匠”“齐鲁工匠”“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山东省机械行业优秀科技工作者”“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技师”“省管企业道德模范(敬业奉献)”等荣誉称号。

王树军刻苦钻研,勤于动手,创新性采用剥离原气路、加装气密气路,完美解决海勒加工中心光栅尺气密保护设计缺陷,并采用油品检测及离心式分离技术,将污染的油液分类,对颗粒污染油分离过滤处理再利用。他还提出并设计制作气缸盖自动铰孔装置,成功解决了人工铰孔质量不稳定及漏铰现象,并提出设计制作H1缸盖自动下料单元,解决了人工翻转、搬运造成的工件磕碰伤问题。

潍柴成立了以王树军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近5年来,他改造、制造柔性设备线、自动化设备109台套,实施重大创新项目230多项,累计创造经济效益2.62亿元。他还担任公司设备模块内训师,将自己总结的经验和方法倾囊相授,通过首席技师大讲堂和潍柴网上学习平台每年授课达80课时,并在车间建立了技术成果交流推广机制,每月两次开展以典型故障、维修案例为题材的头脑风暴活动。他带的徒弟中已有2人晋升为技师、4人晋升为助理技师,15篇由其编写的维修案例被公司评为优秀案例,并被公司编辑成册作为培训教材。

王树军走出潍柴,通过言传身教,在社会上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潍坊科技学院、潍柴大学聘请他为客座教授及工匠导师,并为他建立了工作室,他定期为学生授课,培训学生2000多人次。

孔祥民

曲阜市三孔古建筑工程管理处主任

“不要99%,只要99.99%。”怀揣着强烈的使命感、敬畏感,孔祥民37年如一日,致力于古建筑修缮与保护、挖掘、研究、实施,创建了古建筑工程保护办法,积累了一系列保护经验,从一线工人成长为文物保护的技术工人专家。

孔祥民常年带领工程技术人员深入各文物保护单位,查看建筑残损情况,对承接的曲阜及海外古建筑维修项目,反复推敲论证,制订切实可行的维修方案,并坚持一线指挥,现场办公。他先后荣获“中南海西花厅维修工程先进个人”“山东省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山东省劳动模范”“济宁市劳动模范”“济宁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先进个人”“济宁工匠”“济宁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他擅长有效整合各种资源,组织各种技术力量,攻坚克难。他设立三孔古建筑保护工作室,提出“工程现场课题”教学方法,建设曲阜古建筑博物馆和故宫官式营造技艺展厅,打造中国古建筑保护、修缮技艺研究体验综合基地。

孔祥民积极推动与东南大学、北京建筑大学、天津大学、曲阜师范大学等国内高校或科研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其中,由其编辑出版的《曲阜孔庙建筑》一书,荣获国家新闻出版署一等奖、建设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教育部二等奖;2011年编撰出版的《颜庙复圣殿大修实录》,为山东省首部古建筑修缮专业著作;2013—2017年连续编撰出版的《中国古建筑行业年鉴》,更是成为全国古建筑修缮行业的重量级书目。

孔祥民认为,来自千年孔府修缮世家的技术是“三孔”古建的无价之宝、根系所在,必须小心翼翼地加以保护传承。为此,他坚持“师傅带徒弟”人才培养传统模式不动摇,严格在木作、瓦作、油作、彩画作等多个工种实行。2017年首届山东省文物职业技能大赛古建筑工艺技能竞赛上,古建筑工艺技能竞赛木作组、瓦作组、油漆组、彩画组4个项目的一等奖均被孔祥民的徒弟斩获,其中一名获得了“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另外,由孔祥民悉心培养的技术骨干,目前已有11人获得山东省文物修复师的资格。

刘建树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电焊工

“需要操纵焊接机器人干一遍活,把所有的操纵数据形成程序,并做优化调整,之后机器人才能独立工作。”刘建树这样解释焊接机器人的编程和工作原理。从业近20年来,刘建树兢兢业业扎根一线,潜心于焊接机器人编程研究,自学成才,打破国外技术壁垒,成为高铁转向架机器人焊接技术快速发展的奠基人和操刀手。

刘建树独立开发了30余种大部件、近300套自动焊程序,解决了国内外机器人编程专家都头疼甚至难以想象的众多难题。他先后荣获“齐鲁工匠”“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青岛市工人先锋”“青岛市劳动模范”“火车头奖章”等荣誉称号,并获得国际焊接技能大赛机器人组第6名。

独创绝招绝技6项,解决公司级技术难题20余项,在行业内首次实现了内腔类狭小空间自动焊、多层多道错层一次性堆焊、箱体梁全位置自动焊、复杂干涉条件下环焊缝自动焊、转向架双手臂机器人同步焊接、机器人自动打磨、梁体自动组装等多个第一,这是刘建树工作多年的研究成果。

他不断创新探索编程方法和运用技巧。其中,由其独立完成的构架环焊缝的自动焊试验,创新了复杂干涉条件下环焊缝自动焊编程方法,这也是目前弧焊机器人应用领域难度最大最复杂的编程应用。由其创新的“机器人样板焊缝标准化编程方法”,则解决了不同型号、不同手臂结构机器人程序不能通用的问题,极大降低了编程难度,实现了不同机器人焊接成型及质量完全一致。

刘建树总结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和数据,独立编程200余套,获公司级攻关课题一、二等奖各一项,三等奖两项。他积极参与公司科技创新和智能制造项目,先后获中国中车科学技术一等奖、公司“十二五”科技创新三等奖,在国家级刊物发表专业论文9篇。他还编制了《机械手操作编程基础》《机械手编程务实》等5个教材课件,获得授权专利1项,培养带领了大批机器人工艺人员和编程、操作人员,协助完成了机器人焊接的工艺体系。

李红新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烟台供电公司带电作业班班长

李红新说,带电作业充满危险却又至关重要,尤其是10千伏线路,与社会生产、百姓生活紧密连接,他们的任务就是保障不停电,通过带电作业让光明照亮千家万户。

20多年来,他立足供电生产一线,兢兢业业,创新攻关,在带电作业领域创造了3个“全国业界第一”:全国1万伏等电位带电作业第一人、全国带电作业次数最多的人、业界培训学员人数最多的人。他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中央企业先进职工”“齐鲁金牌职工”“国家电网公司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身边人都说李红新话不多,但一说起自己的专业他就滔滔不绝,他平时也没有什么业余爱好,一有空闲就埋头在实验室,钻研电力技术、攻克技术难题。1996年,烟台供电公司承诺“限电不拉闸”并成立技术攻关小组,年仅27岁、敢闯敢干的李红新临危受命。自此近一年的时间,上千次实验,从实验室到线杆,从线杆返回实验室,李红新持续作战始终如一日,最终开创全国1万伏等电位带电作业的先河。

依托李红新劳模创新工作室,李红新以“实训+创新”的方式,为青年员工制订个性化的培训计划,先后带领徒弟研制工器具32项,发明专利12项,“10KV配网地电位带电作业工法及硬质绝缘遮蔽工器具创新与应用”等6项成果分别荣获国家电网公司科学技术进步奖和省部级科技创新奖励。工作室先后有11人获得“烟台市五一劳动奖章”“国网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真正做到薪火相传,培育了一支技术过硬、善于创新、作风优良的带电作业团队。

李红新长期担任省公司培训基地培训授课教师,由其主编的《带电作业技术与管理》《输配电线路带电作业实操图册》《配网不停电作业典型违章100条》等5册专业书籍,成为带电作业专业培训教材。他先后多次受邀参与省内外及南方电网公司授课任务,累计授课2000余课时,培养带电作业人员6700余人次,并作为行业专家,多次担任带电作业竞赛教练、裁判,培养了多名优秀选手。

何岩

淄博华光陶瓷科技文化有限公司设计总监

6月9日晚,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举行欢迎宴会,作为此次欢迎宴会用瓷,来自华光的华青瓷“千峰翠色”系列用瓷惊艳亮相。这一系列不仅设计感十足,还兼具独特的创意元素,以一抹浓浓的青色向世界传递了来自东方的“和合之道”。这一创意就来自何岩和他的团队。

40多年来,何岩勤勤恳恳、埋头苦干,在日用陶瓷和艺术陶瓷设计创新方面作出突出贡献,设计的作品有100多项荣获国际国内金银铜奖,曾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奖励。他先后荣获“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十二五’中国陶瓷行业科技创新先进个人”“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齐鲁工匠”“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山东省首届工业设计优秀设计师”等荣誉称号。

何岩在工作中任劳任怨、一丝不苟,创新设计的优秀作品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财富,多项设计作品出口到美国、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为社会和企业创造了很好的经济效益,部分作品赴美国、英国、德国、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参加展览,受到好评,为国争光。他的作品分别被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中南海紫光阁、法国卢浮宫、英国皇室收藏。

何岩的团队把土与火的传统文化打造成为中国主场外交的“大国重器”,使华光陶瓷在现代中国陶瓷历史上谱写了中华之光的华丽乐章,彰显了大国工匠的风采。2014年APEC峰会在北京雁栖湖举行,招待各经济体领导人午宴的专用瓷器“国彩天姿”系列就出自何岩之手。

“何岩齐鲁工匠创新工作室”创建于2012年,团队成员44人,是山东唯一陶瓷类省级职工创新工作室,并被全国总工会命名“全国工人先锋号”。工作室成员在何岩的带领下,所设计的产品以绿色健康的陶瓷为载体,在产品的造型、装饰风格上不断创新,让实用与艺术完美结合。工作室自主开发设计的新器型、新画面有400多种,其中多项获得著作权或外观设计专利,在国际国内的陶瓷研发设计领域形成了鲜明而独特的风格,设计开发的200多项产品在世界、全国、全省的创新设计评比中获金、银、铜奖。

徐玉金

日照港集团有限公司铁路运输公司质检组组长

“咱们工人有力量”,这力量从哪里来?徐玉金认为,这力量来源于集团为员工成长提供的大舞台,更来源于员工对自己事业的那份忠诚和热爱。

他长期扎根一线,坚守岗位30载。他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在机车维修、技术革新、成果推广、技能人才培养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成为日照港技术工人的一面旗帜。他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齐鲁金牌职工”“山东省首席技师”“港城工匠”“日照市金牌员工”等荣誉称号。

徐玉金坚持修旧利废、技术创新,解决了大量的技术难题,先后参与日照港自主中修内燃机车21台次,启机成功率100%。他获得国家级成果奖3项、省部级成果奖3项,发表国家级论文2篇,12项成果先后获得国家专利,为公司降本增效600多万元。

“机车故障分析制”“记名维修制”“维修效率法”……是徐玉金立足工作岗位、勤于思考取得的成果。他还改进离心式机油滤清器裂漏故障维修方法,由其负责的“机车轮轨润滑装置改造”创新项目,获得“日照市职工优秀经济技术创新成果”。他精通DF5、DF12、GKD3B、DF4DD内燃机车的构造原理,掌握各种车型的维修工艺。他改造散热器单节试验台,制作轴箱弹簧安装压缩装置、转向架拆装平台等90项成果,为公司节约材料费30余万元。

“咱当不了科学家,但可以做一名能工巧匠。”这是徐玉金在鼓励员工创新时常念叨的一句话。他的创新动力,就来自解决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小问题。维修零件质量不过关、维修工具用起来不趁手、有些部件维修费时费力……解决了小问题,也就解决了大困难。他带领班组积极争创学习型组织,创建了日照港及日照市首个劳模创新工作室,几年来先后带领工作室成员推出129个优秀创新项目和先进操作法,许多成果已广泛应用到生产中。他组织编写的《内燃机车典型故障案例汇编》一书,收集典型故障案例76例,已经成为机车管理的教科书。

徐海

华能临沂发电有限公司燃料部副主任

徐海常说,一份工作,只要你自己热爱了,一定能够干好。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22年的工作实践中,他始终将“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作为自己的工作信条,并坚信工作干得越多,收获越多,才能不断取得进步。

徐海施焊的高压焊口上万道,从未出现过安全、质量问题,他取得多项焊接资格证书,拥有发明型专利,发表多篇技术论文。他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中央企业青年岗位能手”“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山东省首席技师”“山东省优秀焊工”“山东省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他刻苦钻研、善于创新,率先尝试“掐弧”焊法,解决了仰焊板盖面成型差这个由来已久的难题,并在行业内进行了技术推广。他还经过多次试验解决了铸铝堆焊难的问题,采用堆焊修复了18条大轴,用手工电弧焊单面焊双面成型的工艺焊补,使价值上百万元的设备重新投入使用。

徐海爱学习、爱琢磨,机灵的他喜欢“苦干加巧干”,坚持进行技术革新,其“传动轴焊补修复术”获国家发明型专利,并带领工友们共同进行技术攻关,进行转子液压油温高等重大设备技术改造30多项。他参与编写了《燃料运行规程》《燃料检修规程》,并负责编写《燃料公司铁路专业安全管理规定》等各类措施制度21篇,撰写发表《动力机械传动轴径焊补修复》《省煤器改造焊接工艺》《根部焊接冲氩保护技术》《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操作要点分析》等多篇技术论文。

徐海乐于分享,多年来,他总是将自己掌握的知识无私地传授给身边的青年职工,同时,他也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他带领的焊工班被评为“山东省青年文明号”、“安康杯”优秀班组,班组多人获省市级荣誉称号。他被聘为全国职工技能培训专家,通过网络为全国职工进行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并入选山东“培育和弘扬劳模和工匠精神导师库”,作为山东省职业院校劳模工匠导师,开展劳模工匠大讲堂活动,助推全省职业院校培养高质量技能人才。

蔺红霞

莱钢集团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电焊班班长

顺着领口、袖口钻进衣服的焊花烫得皮肤生疼,蔺红霞害怕了。即使已经工作了十多年,蔺红霞依旧清晰地记得初次接触仰焊的场景。“再难,我也要学会仰焊!”正是这份坚持和初心,让她成为行业标兵。她刻苦钻研技术,树立“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理念,先后掌握了冶炼工程施工中的各种焊接方法和操作技巧,并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

蔺红霞精通气体保护焊、埋弧焊、电渣焊、氩弧焊等焊接方法,特别是对焊条电弧焊和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及氩弧焊的焊接,达到内部探伤无缺陷,在工程建设和设备安装中得以广泛应用。她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全国技术能手”“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山东省十佳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齐鲁金牌职工”“全国冶金建设行业优秀焊工”等荣誉称号。

“她很热心,有求必应,别人有困难,她总是想着法地去帮助别人。”蔺红霞工友这样评价她。作为劳模创新工作室的牵头人,蔺红霞时刻不忘以工作室为平台,以项目课题研究与应用为载体,围绕施工生产降低成本、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技术革新、安全生产等主题,按照“人人可创新、事事可创新、时时可创新”的要求,开展课题研究和攻关创新,以解决生产建设、热线检修中的技术发展难题。

蔺红霞以创新为核心,以相互合作为方式,围绕施工建设中心开展工作。近年来,她承担了福建、海南、上海、扬州等多项大型钢结构焊接任务。工程施工中,在她的带动下职工的创新活力得到激发和释放,推出优秀技术创新成果和推广应用14项,先后提出合理化建议42项,获上级奖励21项,获国家专利30余项,共创造经济效益510余万元。

蔺红霞坚持言传身教,积极为单位培养焊接人才。近几年来,她共带徒20余名,其中3人在省及全国的大赛中参加角逐并取得优异成绩,她还将工作中好的经验技术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分享给每一位徒弟,使他们的技能在工作中不断提升,成为单位里的技术骨干。

唐守忠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采油工首席技师

扎根采油一线,秉承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以创新实干诠释着“产业工人的中国梦”,这是唐守忠多年来的坚守和追求。面对油田改革发展的全新要求、老油田生产开发中的疑难问题,他深感重任在肩,定期组织开展“下基层巡诊解难”“送技术下基层”等活动。

唐守忠创造了“利用示功图法确定掺水量实施泵下掺水”等10多种绝招与先进操作法,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技术论文25篇,解决生产疑难问题100多个,提出应用32条局级以上合理化建议,完成的100项创新成果获局级以上奖励,其中有国家优秀质量管理成果8项、国家发明专利3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48项、省部级成果11项。他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山东省创新能手”“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技师”“齐鲁金牌职工”“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

资源有限,创新无限。针对抽油机调冲程时,没有取装衬套专用工具,存在操作耗时长、易砂卡躺井、增加作业费用、影响原油产量等问题,唐守忠利用螺纹上扣的原理研制了衬套专用取装工具,该工具应用后调参作业由3人减为2人,耗时缩短了半个小时。他撰写的成果《缩短游梁式抽油机井调整冲程耗时》获得国家优秀质量管理成果一等奖,在油田注采站推广应用后,年创效益113万元。为消除埋地电缆机械损伤这一“安全杀手”,他发明的“埋地电缆精准定位机器人”在油田2000余口井上应用,年创效益140余万元,获“2017年中国设备管理成果技术创新奖”。

丹心育才,薪火相传。当好年轻人的铺路石,让更多的员工有技术、会革新,唐守忠以创新工作室为阵地,积极开展“传帮带”和“导师带徒”工作,总结应用“自主化培训模式”和“阶梯式教学法”,为员工量身定做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培训质量不断提升。他先后为4200名员工进行了采油技能培训,从中涌现出数百名过硬的技术能手。签约徒弟90人,有62人晋级技师、高级技师,有36人次在中石化、油田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奖。

新闻推荐

曲阜“加班一小时” 温情暖民生

“两位小同志,真是太感激了,你们工作态度好,服务耐心热情,我们替老父亲来感谢你们了。”11月29日,笔者在曲阜市为民服务中心社...

曲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曲阜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2018年“齐鲁大工匠”风采录)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